清枝 第2节(1 / 2)

这两日她暗中寻遍了与清枝打过交道的人,一个个带到老夫人跟前问话。

老夫人问得极是细致,包括她平日爱吃什么菜?可曾与人红过脸?连往常的生活习惯都要问个明白。

众人皆道这姑娘性子最是执拗,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譬如学厨时,为了一道点心能反复琢磨一个月。这些年深居北苑,从未出过苑门。

老侯夫人叹了口气,“若她不成,这世上便再没有能成的人了。”

三日后的清晨,天色未亮清枝便早早地等候在城门口。

此时京都刚入夏,卯时的风还透着几分凉意,不远处的城墙被一层薄雾笼罩。

岭南是哪儿?清枝不晓得,内心除了慌乱和不安之外,心底不自觉地生出几分好奇。

老侯夫人嘴里的“铮儿”她是晓得的,那是侯府的小侯爷徐闻铮,见过的丫鬟一提起他,无一不称赞的。

清枝裹好包袱,利索的搭在背上,在胸口打了个结,在城门口静静地等着。

一个时辰后,城门开了,城外的商人和农户开始排队入城。

小贩们推着满车的瓜果蔬菜开始沿街叫卖,木轮压在石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路边的早点铺子开了张,蒸笼一开,热气混着白面馒头的香气扑面而来。

清枝紧紧抓着包袱,突然,她看见不远处有押解的官差开道。

路边的行人纷纷散开,视线不约而同地,都集中在官差身后的少年身上。

有人摇头叹息,有人窃窃私语,还有人一脸不屑,幸灾乐祸。

清枝无暇顾及路人,她还得等着小侯爷呢。

“这是何人?”

“定远侯府的小侯爷,徐闻铮啊!”

……

身后的议论声钻入耳朵,清枝猛地愣住,怔怔地望着少年的背影。

万没想到,与小侯爷的初次相见,他竟是这般模样。

第2章 岭南行(一)总会好起来的

徐闻铮浑身上下没剩几处好皮。

双手拴着铁枷,手腕处被磨出了血痕。散乱的头发不知被淋了什么,看起来黏糊糊的贴在脸上。

上衣几乎成了碎片,勉强挂在身上,结实的肌肉上布满了暗红的鞭痕。裤子也被抽得稀巴烂,露出修长有力的双腿,脚上泥垢混着血污,已经分不清颜色。

听路人说,小侯爷进诏狱不过两日,清枝想不通,他怎么被折磨成这般模样。

她不敢离太近,只能远远跟着发配的队伍出了城。

初夏的城郊,新插的秧苗在阳光下泛起嫩绿的光,风一吹便翻滚起浪,河边的青石板上,两个孩童嬉笑着在打水漂,几只白鹅悠闲地划开河面,荡开的水痕泛着波光。

官道上的行人并不少,但多是匆匆赶路的商旅,或背着行囊埋头疾行,或驾着马车卷起滚滚尘烟,无人流连这大好的田间景色。

清枝却被沿途的景致勾得心痒,在路边驻足看了片刻。再看向前方时,那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已经脱离了视线,惊得清枝踉跄两步,小跑着追了上去。

直到那个身影再次进入她的视线,她才喘着粗气停下,暗自庆幸自己没走岔道。

目光再不敢移向别处,始终牢牢锁在徐闻铮身上,生怕一个晃神,他便再次消失在马蹄扬起的尘烟里。

她定了定神,继续赶路。

眼看日轮到了头顶,官差们钻进路边的茶棚休息,清枝绕到旁边的拴马桩蹲下,徐闻铮像牲口一般,用铁链拴在这里。

“小侯爷,我叫清枝,是老夫人让我跟着你的。”她将水壶递到他嘴边,轻声劝道,“喝口水吧。”

徐闻铮脊背挺得笔直,嘴唇干裂,眼神空洞,仿佛失了魂一般。

清枝抿了下嘴唇,不知该如何安慰,只能继续劝道,“您喝一口吧。”

他依旧没动一下,嘴里轻声吐出一个字,“走开。”

声音低沉,极为冷淡。

清枝似没听见一般,又往他旁边凑了凑。

她发现徐闻铮眼里不是厌恶,更像是被囚困的兽类,眼神既警惕又疲惫。

许久后,徐闻铮吃力的转头看向她,见她肩膀向内收拢,整个人仿佛想要缩得更小,眼神怯怯的看着他,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他强撑着一口气,冷声说道,“若你是府里的人,为何我从未见过?”

清枝想了想,自己从未出过北苑,但她认识的人里,一定有小侯爷认识的。

“偏厨的杜大娘,送菜的徐二黑,马夫王三儿……”

清枝一边念一边看向小侯爷,他的眉眼纹丝未动,仿佛她念的不过是几个毫不相干的字眼。

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明明生活在一个院墙内,竟找不出一个彼此都相熟的人。

她试探着又问出一句,“那阿贵你认识吗?”

徐闻铮的眉毛突然动了下,“阿贵?”

清枝一看有戏,又接上一句,“对,王姨娘养的小黄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