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2)

吴言果断咽下了那句这不是咱家的冰箱,不仅从里面拿了两盒酸奶,还拿了两只澄黄的香水梨。

这边是一顿健康早餐,那边李玉珀桌上放着一杯豆浆,每当艾绒据理力争,中英夹杂的时候,她就会抿一口,用来舒缓情绪。

辛梓平静道:艾绒,你可以试着在一句话里不要加入英文吗?

艾绒猛地打了个磕绊,她中文当然非常好,毕竟是母语,可是这么多年说惯了英文,叫人骤一提醒,立马说不出完整的话来了:当然我当然可以你什么意思!

合作伙伴的事情基本尘埃落定,新公司在走注册流程,网站、logo和版面的设计交给了在美国也有相当名气的老牌设计工作室,现在最主要的,便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评审团和能够让任何一个新人或者籍籍无名的导演被吸引的产业创投会。

创投会目前她们的合作伙伴已经能够撑起来了,只要第一届质量够高,之后会有源源不断的公司愿意来参加。

唯独就是主竞赛评审团

我觉得太掉价了!艾绒道,她竭尽全力地使用中文,即使你是我总监,即使李总在这儿,我也要说,我觉得你这个提议太掉价了,我们绝对不能用流行流量明星的!

她显然对于总监这个事很在意,十句里面得提到八句。

不是让流量来当评审。辛梓道,是用来做推介人,我们的意见大部分是一致的,包括也和李总说过,整个陪审团的名字,必须是让人耳熟能详的,但是现在时代变化得很快,为了达到足够的宣传效果,流量自有流量的好处。

推介人?艾绒道,上次开会刚讲我说的名词多,怎么又冒出来了一个什么推介人?

艾绒。李玉珀喝完最后一口豆浆,问道,我来问你一个问题,我们的第一届是想做出口碑的一届不假,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那些可能没那么喜欢电影的年轻人也关注的话,你有什么好主意?

艾绒大恨,绝对是受辛梓影响,她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流量明星。

上次不是明明说过吗,不要花里胡哨。艾绒闷闷地说,现在又要推介人,又要什么的,我觉得很矛盾。

工作不是有a就不能有b,即使你认为该没有,可你又不知道b具体是什么。李玉珀道,她对艾绒还是很耐心的,这女孩说实话刚毕业没有多久,又是初次接触这类工作,不够全面也是理所当然。

先出一版备选名单吧。她说,大家彼此之间都商量着,咱们又没有几个人,多提提意见,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畅所欲言。

辛梓站起身:李总,这个名单我附在策划案后一并交给你吧。

李玉珀点点头,她习惯纸质办公,这会儿无声地将一份文件翻开一页:你和艾绒谈谈吧。

好。辛梓道,她知道艾绒对自己有意见,不过其实她根本没打算和这小姑娘沟通,有意见就意见,她并不在乎,更何况艾绒在会上和自己针锋相对,也并非出自个人恩怨,纯粹是她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罢了。

但既然李玉珀这样说了,她就应了一声,干脆利落地出门,对艾绒说:可以过来一下吗?

公司有专门的吸烟室,艾绒跟着她过来,还没进门就说:我不闻二手烟。

我不吸。辛梓面无表情地说,艾绒有时候真觉得她像一个崭新出炉的机器人,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没什么波动,只会静静地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

最让人无语的是,这样的一个工作机器人居然早上八点上班,绝对不会七点五十九分到,下午五点下班,绝对不会五点零一分走。

有什么事吗?没事我考虑名单去了。艾绒不坐,她总觉得自己现在对国内的影视环境了解还不够,每天如饥似渴地补课,一点时间都不肯浪费。

你对我有什么意见吗?辛梓开门见山,艾绒一愣,万没想到这个女人居然这么直白。她低头看着辛梓,机器人的脸不施粉黛,淡淡的带着些憔悴,可惜这对她这个铁石心肠的女孩完全无效,艾绒敢做敢当:我是对你有些意见。

机器人总监表示洗耳恭听。艾绒说:我觉得你是有些经验不假,你一直在国内,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尤其李总,她很听你的意见,我却觉得你有时候太依赖自己的经验了。

辛梓点点头,似乎在问:然后呢?

艾绒老老实实地接着说:而且我觉得你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你是日语专业毕业的吧,和传媒、广告这种根本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