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太复杂了。辛梓是个单眼皮的沉静女人,我认为第一届影展不需要那么多有的没的,不需要那么多奖项,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论坛、工坊和实验室,也不需要什么训练营,第一届是打出名声,打出质量,打出口碑的一届,不是花里胡哨,引入大批合作的一届。

艾绒还是不服气:既然往后一定会复杂化,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提前做好?

因为提前做不好。李玉珀替辛梓回答了,艾绒,你对我们,包括自己的能力太想当然了。你是做了许多研究,可是在场的大家,能光看名字就对你设置的各个名词明白含义的,到底有几个,你有想过吗?

李玉珀缓缓地说:第一个单元,青年导演的首作,第二个单元,女导演的作品,第三个单元,华人导演或者华语文化的作品,第四个单元,类型片,我知道类型片有很多分类,我们在这里写明,要喜剧,恐怖,这类现在较为少见的,这四个,目前统一做主竞赛。

四是不是不大吉利?她微微笑了一下,第五个单元,就送给燕城吧,根植于燕城文化的影片,或者做成交流的,到时候没这种片子也可以让她们坐在一起聊聊。

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想:迷信真是不分文化水平。

辛梓问道:奖项呢?

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演员,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女性作品,评委会选择,观众选择。李玉珀道,艾绒忍不住发问:这么少?根本囊括不了!

奖发多了还有含金量吗?李玉珀一针见血,还有,你设计的那些名头都不要,我们只留一个产业创投会,负责交易孵化。

至于合作,正好爱善也听着,别人联系,我们不一定就要巴巴地去,不要弄什么战略合作联席合作的,一个卖水的,一个卖酒的,天顺那边愿意合作的话,线下展映的院线和人员住宿的酒店就都是它,其余的就是电影市场的合作,仅此而已,不需要多的了。

李玉珀说: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辛梓是刚入职,可我们在这里的团队也是刚起步,这里大部分人都是从美国来,没有经验,水土不服,你就继续做总监领导一下大家吧。

艾绒心里气不忿,嘴上很识趣地不吭声,她妈妈就是李玉珀的员工,她能不了解这位李总吗?李玉珀是听别人意见的,但要是真下了决定,那就是说一不二,谁也拉不回来的了。

好,新的策划案下周交给你。辛梓道,今天名字能确定好吗?

李玉珀点点头,不仅是说一不二,她还是一诺千金,下午开完会,名字立即发到了办公室里:万花筒影展。官方名称:燕城万花筒青年电影节。

名字一有,最重要的事情是尘埃落定。李玉珀看着这行名字,心中慢慢地想着许多事情。

一开始是想事情一件接一件的,都要尽快做好,设计一个全新的网站,迅速组织好有名望的评审团,尽可能多地宣传,等待大家报名参加,她急需明珠璞玉,等她拂去遮光的土尘。

想着想着,京城浓烈的晚霞透过窗子沁过来,洒得室内一片煌煌的金红色。京城是个阔达的城市,她在这里出生长大,对这里和对自己的青春年少有一丝难以抹去的朦胧滤镜。

她并不觉得年龄算什么,只是日子渐长,经历的事情越多,有时候无意之间回忆起的事情就越多。

幼时的事情没什么值得回忆的,最值得回忆的青年时期,真不幸,全是秦宝灵的影子。

这样好的晚霞铺在办公室里,大脑不受她控制,悠悠地回忆起了一片清澈艳丽的霞光。

那是1998年的2月,年气刚过,冬日寒冷,晚霞的都是清冽的。她去广灿办事情,年轻人的精力是无穷的,她不坐电梯,一层一层地爬上去。

爬到半路,楼梯拐角露出一双极美的小腿,这么冷的天气,这双腿只穿了一条浅色丝袜,踝骨清瘦,小腿纤长,那显然不是什么高质丝袜,隐隐透出里面细白的皮肤,她猜想那个人一定很焦虑,一只左脚不安分地轻轻动来动去,呼吸也很急促。

那人说:唐导,我唱歌唱得很好的,我一定能演好这个角色呀,您连试都不让我试,这真的太残忍了。

她的声音非常动听,和晚霞一样,清澈美丽,语气婉转。

李玉珀!有人在喊她似的。李玉珀眼珠颤了颤,她本来是对此人有些微善意的,毕竟把自己从对秦宝灵的回忆中拽了回来,但在裴爱善没上来通知她之前就意识到,此人在别人公司大声呼喝,恬不知耻,除了秦宝灵本尊之外还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