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这样的角色一旦演好了,就很容易能抓到观众的心,熟面孔的演员接了,人气自然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一旦一个新人能将这个角色演绎成功,离红也就不远了。

奚墨对剧本熟得不能再熟,就粗略看了前面的字面说戏部分,跳到她要试镜的内容。

不得不说,这个试镜还是很刁钻的。

第一场上来就是三个场景跟着来,居然三个都是定厄的“唱诺”部分。

汉朝下面的回应上面的,表达“是,遵命”等意思的时候,就会以恭敬的态度作礼,回“诺”。

这个谨遵吩咐去办事的举动,就被称为唱诺。

奚墨这个试镜本上,她有定厄的三场唱诺,台词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场景不同,其中蕴含情感等却是天差地别,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

后面还有一段台词非常长的,这是在试演员记台词的能力。

演技在奚影后这不成问题,除了演技之外她还有脸,有钱,有大腿。

奚墨一早就有谱了,不过还是在那做模做样地仔细看,毕竟旁边有人盯着呢,这个仔细看剧本的好印象得给别人留了。

大概看了十多分钟,奚墨站起来,将试镜本交还给工作员:“我好了,请问林导那边我可以进去了么?”

工作人员显然非常惊讶,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就可以了么?”

奚墨淡道:“可以。”

工作人员赶紧说:“那我去告诉一下林导。”说罢他又回过头来:“阮小姐,台词你真的都记住了?剧本我拿走就不能再看了,你最后再要看一下么。”

“不用。”

工作人员看着她这张漂亮面孔,奇怪地点点头:“你记性这么好,我头一次见。”

奚墨微笑道:“我前阵子报了个记忆速成法班,试学一月,不收任何费用。”

“真的这么有效果?”工作人员道:“我也总忘事,老被林导骂。阮小姐,你在哪报的?”

奚墨俨然一副卖安利的正经样,指指外面:“我经纪人给我报的。你待会有空,可以问她。”

第18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工作人员进去通知,过了一会又出来,邀请奚墨:“阮小姐,可以了。”

门已经是开着的状态,正等着她,奚墨进去时还是先轻轻敲了一下门,得到里面林启堂的那声“请进”,她才进去。

算起来不管她去什么地方,似乎极少敲过门,倒也不是因为她不懂礼貌,实际上她从小就被灌输十分严格的礼仪教导,而是*因为大多时候她并不需要。

通常都是别人替她开门,或体贴或恭敬地邀请她进去。

如果现在她还是奚墨,林启堂必定会出来迎接她,当初为了邀请她出演女一号,林启堂可没少下功夫。也亏了林启堂分外看重奚墨,否则她这个“阮夜笙”现在压根就没机会出现在这里。

圈子里过气的还不如新人,今非昔比,作为一个老新人,她必须得尽快适应所谓的伏低做小。反正她演过各种角色,人生本就如戏,靠的全是演技。

林启堂坐在工作台前,她在他两米开外的位置站了,微笑点头:“林导,你好,我是过来试镜的阮夜笙。”

林启堂在翻她的简历。

简历上并没有照片,另外也没多少信息,这本来是让他有些不满的,这下他抬了抬眼,看看面前的女人,视线不由得定在了她身上。

阮夜笙的外貌与身材毫无疑问是一等一的,瞬间就能抓住人的眼球,最重要的是极有辨识度。娱乐圈俊男美女一抓一大把,有些人却怎么也红不了,演个戏观众都脸盲,就是因为长得没辨识度,让人记不住。

眼前女人站姿得体,气质天成。

光是站在那,就是一道赏心风景。

尤其是奚墨似有似无流露出来的气质,令林启堂的目光在那一刻毫无悬念地被攫住了。

林启堂在导演里相对年纪并不大,才三十多岁,算新锐导演。导演基本分为三类,艺术型,商业型,混合型。艺术型的导演要求非常严苛,极具个人风格,这样的导演在票房收视率和个人艺术效果追求中,更多的会考虑后者,很少会有潜规则的情况。商业型的导演很显然是向钱看,也会妥协于圈子中的各种潜规则,制片方如果塞人进来捧,他们也会配合,如果雷剧有市场可以博眼球赚收视,他们甚至会毫不犹豫地去拍各种天雷剧,制造人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