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2)

她拿回来了那位和方庐坤有过节的对头的信息。

虽然她在红叶镇没有什么朋友,但是她以前作为一个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和人打交道的律师最擅长的就是交朋友。

这边玉石多,那和玉石相关的消息也多,要打探一下简单得很,她花了一上午到镇上最热闹的街道上的茶馆里听别人聊了两个小时,这里的大老板们的恩怨情仇常来的顾客们清楚得很,随口就能说上好几个小时。

有名有姓玉石商人她们都多多少少认识,就连内部有多少人正在夺家产都一清二楚,平常闲着没事就指望这些八卦过过空闲的时间,毕竟红叶镇的居民除了住在这里的玉石老板就大多是底下工厂里上班的工人,哪里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再互相交流一下,基本消息就透明了。

馆长走了两个茶馆,避免有错误信息,她对比完之后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红叶镇上最大的老板叫唐行眉,以前做玛瑙翡翠起的家,干了五十多年了,现在已经七十六岁,手下有三个女儿,最近因为她心脏病突发,进了医院,所以三个女儿有些暗潮涌动随时准备争家产。

作为红叶镇最大的老板,镇上的商超她占股百分之六十,还有酒店房地产多多少少都有她的身影,说红叶镇是被她带成现在这个模样的没人能说出个不是,大家私底下都尊称她为红叶镇之母,资产在全国范围都能排得上号。

当然,馆长打听她并不是因为她们这一次的对手就是她,而是因为当初被方庐坤狠狠教训了一顿的那位最后抱的就是她的大腿。

唐行眉是镇上玉石商会的会长,她在二十年前创办了玉石商会,当初红叶镇并非她一家独大,还有另一个老板与她竞争,她的玉石商会急需吸纳成员,以图抱团取暖,于是她接纳了当初的大多数倒向她这边的人,而这里面便有馆长怀疑的对象黄荫。

黄荫和方庐坤基本算同一期去缅甸,一开始甚至两人还认识,在路上有过一段同行经历,方庐坤从走签证到偷渡身旁都有黄荫的身影,甚至连偷渡路子都是黄荫带她走的。

那时候方庐坤极其相信对方,所以黄荫知道她每一次出行时间和地点,否则也不至于让缅甸的巡警将方庐坤抓个正着。

方庐坤差点在牢里丧命,这种梁子她不可能不报复。

但是让馆长无法理解的是黄荫当初哪怕得到了唐行眉的庇护她也不敢招惹方庐坤,虽然方庐坤资产比不上唐行眉,甚至可以说在红叶镇的富豪中都排不上号,可是方庐坤路子广,和唐行眉也保持着友谊,半个云南都有她的熟人,这得来于方庐坤的热情和仗义,就是唐行眉都找她帮过些忙,这是张金字招牌,谁都会给她几分面子。

所以黄荫这么多年来都是避着方庐坤走的。

为什么这次突然将目标对准了方庐坤?

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让黄荫失去了顾忌,而馆长今天打听过后严重怀疑就是因为唐行眉倒下了,她的女儿们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黄荫觉得自己站队的那一方有必胜的把握,并且那一方没有将方庐坤看在眼里。

所以憋屈多年的黄荫决定直接对方庐坤出手。

尽管只是推测,可馆长并不觉得这种推测没有道理。

“那我们现在该去做什么?”王小宝听完之后依旧觉得自己两眼一摸黑,就算知道了这些,她们也依旧不知晓方庐坤的踪迹,红叶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不算镇上的这一小块面积,就是镇下的附属村落都有不少,黄荫也算这边的地头蛇,她要是扣下来方庐坤,谁知道会关在哪里?

这种事报警说不定都没什么用,馆长原本想去原籍报失踪,可是方庐坤失踪的消息一定会传去她的员工们耳里,很难控制住,这边的警方,说实话,馆长不是特别信任。

黄荫哪怕不是什么大富豪也是这边的纳税大户,要查她没有那么简单,一定得要有明确的证据。

她们必须得去接近一下黄荫。

这也是谢明琼看到馆长带回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

她们唯一的线索只有黄荫。

“我觉得不如先去摸清楚黄荫有几个玉石仓库吧?”谢明琼开口说道:“她是地头蛇,可不代表她就没有对手,方姨和红叶镇里不少人都交好是一点,黄荫这个人看别人说起的风评,锱铢必较,下手也阴,不可能没有对头。”

“她要扣下方姨不可能太明目张胆,肯定也要小心,要选自己信任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最可能的还是她手下的房产或者她的玉石仓库工厂里。”

馆长点点头,“明琼说得有道理,而且最近是玉石节,最中心还有玉石博览会,也有她的场馆和摊位,她从仓库里的玉石搬动应该很频繁,频繁就代表着进出的人会很多,那她不可能把老方扣在常用的这几个仓库里,我们可以先去打探清楚之后做排除,排除完之后剩下的几个仓库我们再挨个去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