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严寓开车比平时慢了些,仍旧避免不了车轮打滑,他透过中央后视镜看向后座,小心翼翼问:“先生,要不要通知一下气候局,枫山停止降雪?”

周乐鞍盯着外头“滑雪圣地第四区”的宣传标语,摇了摇头,“不用。”

这里是第四区穹顶,于灾后217年建立,这场降雪的来源,是上百台悬挂于穹顶轨道的高频造雪机。

蓝星曾经历过一次毁灭性灾难。

《人类再启程》白皮书记载,旧星历2025年7月24日,一场巨大的太阳风暴突然爆发,这场持续56小时的日冕物质抛射,致使全球电网熔断、通讯瘫痪。

仅仅三天,应急冷却系统全面停摆,世界各地核反应堆相继泄露,几百亿生命于痛苦中死去。

幸存者们躲进各类地下工程,直到次年3月,通讯恢复,各区推举唯一领导人,签署《蓝星协议》,亚欧大陆正式更名为:亚统区。

灾难伊始,人类从未放弃自救,于地下城生活长达二百年后,终于找到了重回地表的办法——超透体穹顶。

他们以地下城为基础,在其之上,逐步建造起一座座区域穹顶,并重塑城市。

第四区初建时只有7854平方,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当时仅用于观测地表辐射。

而如今,第四区即将完成它的第21次扩建。

周乐鞍收回目光,低头打开手机,屏幕中是外层穹顶的结构蓝图,精密切割的三角透明板逐一衔接,组成高不见顶的保护罩,将整个城市收纳其中。

内外层穹顶将在两天后开放互通,进行竣工测试,而他必须到场。

到场的前提是,腺体能够进入稳定状态。

后颈隐隐作痛,敏感的神经如蛛网般沿耳后爬至眉骨,周乐鞍用力闭上双眼,身子慢慢后仰,颈椎契入柔软的头枕中。

见状,严寓打开广播,调至周乐鞍常听的新闻频道。

“……第四区最新消息,区块联合会议遇袭的周乐鞍先生已于近日出院回家,据知情人透露,周先生目前伤情稳定,计划前往枫山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二十分钟前才从医院出来,记者就蹲到了第一手新闻,并准确预知了他们的去向。

严寓紧张到咽了下口水,干巴巴说:“先生,不、不是我。”

他明明换了辆从没开过的车,又围着中心广场绕了好大一圈,还是没能甩掉那些敏锐的镜头。

周乐鞍眼都没睁,鼻腔中泄出一道意味不明的气音:“嗯,你应该没那个胆子。”

严寓脸一红,握着方向盘的手有些不稳。

周乐鞍转了转脖子,问:“第九区来的那个,叫什么名字?”

严寓赶紧将副驾的平板递向后面,“先生,这是他的资料。”

周乐鞍一动不动。

停顿三秒,严寓收回手,清了清喉咙:“常枫,二十二岁,代号苍耳,曾受雇于第五区军部特战部、第六区雄鹰小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出色完成过上百次任务。”

“两年前,他在一次跨区押送中不幸中弹,右手伤势严重,回到第九区休养,失去经济来源后,只能打拳维生,家里有个妹妹叫常杉,十岁了还没上过学。”

“交涉过程很顺利,对方答应得也很痛快,不过他、他他他……”严寓一紧张就开始磕绊,声音也越来越小:“他额外提出一个要求,想带他妹妹一起来第四区。”

说完,他屏住呼吸,等待一个冷哼,或是一声嗤笑,可后面的人像是睡着了,过去很久才回了一句:“让他来宅子见我。”

宅子坐落于枫山山顶,距山下大概十分钟车程,半山腰建有一圈五米高的防护网,专人把守,门禁森严。

苍耳到时雪刚停,一脚踩下去,积雪没到小腿肚,才走几步,皮靴里就湿透了。

两人一前一后进门,一道白色身影冲进视野,险些把前面带路的严寓扑在地上。

是只胖乎乎的萨摩耶,站直了跟严寓差不多高,两只前脚搭在严寓肩膀上,贼溜溜的眼珠子却一直瞅着苍耳。

严寓不知是冻得还是怎么,声线微颤:“别怕,这是先生的狗,一直养在宅子这边,我跟她很熟的。”

苍耳没说话,看向萨摩耶的项圈,上面镶着一颗心形粉钻,价值不菲。

萨摩耶很快放过严寓,绕到苍耳身后闻了几下,嘴里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尾巴甩得乱七八糟。

“走吧,先生已经等很久了。”严寓接连做了几个深呼吸,上楼前又好心提醒:“先生最近心情不好,你知道的,因为夫人的事……”

苍耳心不在焉点点头,落后两步跟上。

半个月前,有人拿着一张100%匹配度报告找上门,自称受周先生委托,想与他签订一份特殊的雇佣合同,并开出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价格。

于是他从第九区来到这里,作为人形抑制剂,帮周先生的夫人度过发情期。

来的路上他曾简单了解过那位周先生,政治保护的原因,网上信息不多,连照片都找不出一张。

与“周乐鞍”三个字捆绑的,除了各项传奇的政绩,还有一段令人艳羡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