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2)
“当年太子还在世时,本王时常与他扮作寻常人家的公子一道出宫游玩,一来二去的,府上便多了不少布衣,如今……”秦砚珩背靠车窗垂着眼眸,语速放缓,像是在回忆什么,说到一半他忽地抬眸看向洛卿龄,眼里神色不明,“如今太子故去已满三年,现下只有洛娘子见过本王穿布衣的样子。”
怎的突然提到已故太子……洛卿龄不知如何开口,只能眨眨眼保持沉默。
京中何人不知,秦砚珩与已故太子秦墨书关系极好,世间唯有太子的话能让秦砚珩听进去,谁知太子竟突然病故,秦砚珩因此颓丧了三年。好在是太子留下了一位遗腹子,也算是有人继承了衣钵,听闻太子之子秦忌慈的名字还是秦砚珩亲自取的。
就是不知为何要起名为“忌慈”。对此,洛卿龄同京中人一样疑惑。
就在马车内二人沉默之时,外面忽地传来脚步声,带着些许哭腔,应当是在踏青日来祭祀的人。洛卿龄抬眼与秦砚珩对视一瞬,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了然。
“他来了,”秦砚珩朝外扬了扬下巴,随后看了她一眼,笑道,“走罢,与我一道回乡探亲的‘妹妹’。”
第55章 食恶果两男合葬
山间,清风席卷落叶,在脚下盘旋。山坡上坟头不少,偶尔有人跪在坟前哭泣,空气中满是纸钱的味道。
洛卿龄小步跟在秦砚珩身侧,后者肩上背着一个包袱,木簪半挽着墨发,腰间玉佩早已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普通扇子,俨然一副小公子模样。
“小……阿兄,我们何时才能走到。”
刚开口,洛卿龄竟习惯性唤秦砚珩为小殿下,她意识过来后即刻转了话音。如今她与秦砚珩扮作一对回乡探亲祭祀的兄妹,可不能让人瞧出端倪来。
“妹妹莫急,就在这座山头,横竖今日便能走到了。”秦砚珩入戏很快,他背着包袱走在前头,一脸自然地回答,丝毫看不出演戏的痕迹。
身后有人跟了上来,洛卿龄并未回头,只当是路人。
“两位可是去半山祭祀的?”一道较为沧桑的男音在身后响起。
洛卿龄回头看去,只见一位留着胡须的男子背着包袱赶上来,看样子约莫四五十岁,同她父亲一个年级。只见男子气喘吁吁走到洛卿龄身侧,轻蹙眉头问道。
“这位小娘子应当没走过山路罢?这座坟山路不好走,娘子和公子可要当心些。”男子十分热情,边说话便抬手擦汗,像是叮嘱自家小儿一般,看着应当是位慈父。
奈何今日洛卿龄二人是来捉拿凶手的,自然没心思和路人攀谈。她瞥了一眼走在前面头也不回的秦砚珩,对男子点点头敷衍道:“多谢。”
男子也不在乎,继续喋喋不休:“娘子也别怪我多嘴,我家中亦有位与你们一般年纪的小儿,时常出门吃酒,夜里带着一身酒气走山路回家。唉……一个不小心便住进坟头里了,今日我也是来祭祀的,瞧见你们便想起我的孩儿,也就忍不住多说两句。”
吃酒把自己吃死了?
洛卿龄吃一惊,忍不住多看了那位男子一眼,后者虽说蓄了一下巴的胡须,眉眼却十分和善,想来应当是位极其宠爱孩子的父亲,她心中不忍,开口问道:“老丈节哀,令郎可是今年离世的?”
“唉,是前不久。”男子叹了口气,却也不再开口。
三人一前一后走在山道上。
片刻后,男子在一处没有墓碑的坟头前停下脚步,将肩上的包囊放在树下,转身对洛卿龄二人说:“我家小儿的坟头到了,便不陪二位走上路了,小娘子和小公子自己当心些,莫要摔着了。”
洛卿龄正要应下,谁知一路不说话的秦砚珩竟小步上前,双手握着男子的手,一脸担忧道:“没想到在山间还能遇到老丈,您陪了我和妹妹一路,正如家中父亲一般,眼下我与妹妹又怎能丢下您独自离开。这样罢,不如我二人也随您祭拜坟里的这位阿兄,将您认作父亲,您也算是多了一双儿女。”
秦砚珩在作何?
洛卿龄瞪大眼睛看着他,谁知秦砚珩越演越上瘾,竟从包囊中掏出一盏酒壶和两个杯子,颇有坟前认亲的趋势,她急忙上前抢过杯子,欲要开口阻拦。
只见秦砚珩垂眸瞥了她一眼,眼角有些抽搐,不知是何意。
“这位小公子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丧子之痛……唉,看着小公子便想到我的儿子,我实在是不愿回忆。”男子泪水在眼眶打转,他推开秦砚珩递过来的酒杯,随后蹲在坟前抬手擦了擦墓碑。
墓碑上没有一个字,不知逝者姓甚名谁。
“既然老丈不愿,那在下也不好强求,便敬坟里的阿兄一杯罢。”秦砚珩扮出一副失落的样子,蹲在老丈身边,将酒杯放在地上,抬手斟酒。
谁知半道竟被男子拦下,他红着眼眶说道:“贺儿受不得,公子和娘子还是快些赶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