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2)
说着,她快速地将手伸进袖袋,“嗖”地抽出了一张牛皮纸,那纸被仔仔细细地叠好,上面没有丝毫褶皱。
“我不识字,秋荷姐,你快给看看。”寻春语速极快,竹筒倒豆子一般,“我方才在路上遇见一个忽然冒出来的小和尚,说是十万火急的东西,叫我一定带给瑞光寺的秋荷,我一点儿都没敢耽误,马上回来了。”
小和尚送的信?
秋荷目光一凛,意识到此事非比寻常,赶忙伸手接过寻春递来的牛皮纸。她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随后,寻春就见秋荷的神情一分一分地沉了下去。
她有些紧张地绞了绞手。
秋荷将信件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脸色便愈发凝重几分,最后,她深吸一口气,又郑重地将纸叠好了。
“秋荷姐,发生什么了?”
“不出三日,整个东丘的寺院领头人,都会收到同样的一封信。”秋荷垂着眼,看起来十分沉静,可无意识中攥紧的手指和微微发抖的声音却昭示了她激动的内心。
“东丘,要变天了。”
第70章 金兰篇(十二)“重逢”
“变天?”逝川唇瓣轻启,略带迟疑地开口,“东丘……事变?”
“不错。”主持低垂着眼眸,点了点头,“看来二位已经有所了解。”
“但令秋荷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并不是只有东丘的寺院收到了那封信。”
不知自何时起,以东丘为主的各地女子们早已从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滔滔江河,以惊人之势向多年来迫害她们的古老秩序发起了总的反攻。
而纽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或大或小的寺院。
以及拄着那根粗重的手杖,拖着残破身躯在纽带之间游走的那位残尼。她如一个沧桑的行者,在层层迷雾中踽踽独行,连接起一个又一个希望的节点。
保守派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记忆中的那些手里握着锅铲、竹竿的柔弱女子们,早已能驾驭锋利的寒芒。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其实,他们不过是忘了,人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总能激发出人们藏在最深处的潜能。
“东丘事变之后,这里几乎成了女子们的避难之所,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此地,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新的政权。”住持双手合十,朝着东方的虚空拜了拜,“阿弥陀佛。”
“而秋荷,也就是瑞光寺的初代住持。师祖将那位救她性命的残尼奉若神明,最终决定承其志向,就地遁入空门。又经数代弟子的不懈经营,瑞光寺方有今日的规模与气象。”
住持说完,再次偏过头,望向了屏风的方向。
遥岚顺着住持的目光看过去,却什么都没有发现,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师父,屏风之后可有什么珍贵之物?”
“也没有什么。”住持双手前身,撑了撑地面,站起了身子,“既然施主提起,给你们看看也无妨。”
两人也跟着站起身来,随着住持跨过屏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画。
画上的尼姑腰背挺直如青松,右手握着一根长长的手杖,正阖着双眸,安然打坐。其静坐若莲,宛与天地相合;其沉静之姿,可平喧嚣浮躁;其慈悲之态,可慰世间生灵之心。
而衣摆之下虽然没有明确地画出,但遥岚知道,那里必是一片空空荡荡。
“应祖师的要求,”住持深深地望着那幅画,目光中发自内心的信仰不可遏制地满溢而出,“瑞光寺须世世代代供奉此尼,至死不忘其收容之恩。”
*
二人从瑞光寺的主殿下来的时候,天气有些阴沉,远山的轮廓模糊起来,被一层雾气所笼罩。
“那位初代住持,没有要求弟子们供奉自己,而是供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残尼,”逝川的声音从身侧传来,“如此知恩,属实难得。”
“自然。”遥岚道,“毕竟是救命之恩。”
“如此大的功德,两千余年的供奉,”逝川皱着眉头,看起来似乎有些费解,“怎么着也不至于死后堕鬼吧。”
遥岚的脚步顿了一下。
逝川话说得跳跃,但是遥岚知道他在说什么。
第一次来瑞光寺的时候,他们就是在这条下山的青石长阶上,碰到了那位双腿残疾的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