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1 / 2)

朱砂亲亲他的唇角:“二郎最聪明了。”

日月轮转,三度盈缺。

两人在房中挑挑选选三日,总算赶在进宫前夜,选好明日入宫的武器。

朱砂选来选去,决定还是用金簪。

罗刹原想带上金闪闪的金锏,好好在文武百官面前出一出风头。

结果被朱砂告知入宫需解兵刃,他只得不舍地放下。

临睡前,罗刹抱着朱砂反复叮嘱:“万一圣人与姨母失手,万一我被他们抓住,你定要跑得选选的,去洛州宅子里等着舅父。”

朱砂昏昏欲睡,轻声回道:“若我被擒,你也要跑得选选的,跑回夷山去……”

“好,我会跑得远远的,跑去找舅父救你。”

“傻鬼。”

更残滴尽,天光拂晓。

两人穿上青色官服出门,外间昏蒙一片。

比他们更早出门的是赵、白二人,穿一身黑袍,几乎与尚未完全褪去的秋夜融为一体,转瞬便消失在路的尽头。

罗刹目送两人远去,回头牵过朱砂的手:“走吧,我们该进宫了。”

早在多日前,太子便诏命太一道上下,悉赴今日的登极大典。

一句“违令者,斩”,尽显九五之尊的气势。

两人方出走棺材坊,迎面遇上乐昌公主府的马车。

车中的萧律掀帘探出个头:“师姐、罗君,进宫路远,我送你们一程。”

许久未见,萧律自有千言万语:“阿娘初时不许我入宫,幸得太平真人劝解,方允我今日随太一道前往。”

太子意欲何为,萧律一清二楚。

此去或许祸福难测,生死难料。

可是头一回,他不想再做跟在同门身后捡功劳之人。

今日或生或死,他想自己选择。

朱砂:“贵主缠绵病榻多月,难道今日也要去吗?”

萧律摆手:“我昨日入宫替阿娘求情,太子允了。”

朱砂:“算他有点良心,贵主自小最疼他。”

萧律叹气,担忧浮于面上:“闻圣人遇刺,阿娘数度入宫求见,皆被卢妃以圣人静养为由推拒。阿娘已惴惴不安多日,整日跪在佛龛前为圣人祈福。”

罗刹搭腔道:“今日既是太子登基,亦是圣人禅位,想来圣人无事。”

“借罗君吉言。”

马车行到之际,宫门外已然人影幢幢。

城墙之上,禁军甲胄在薄雾中闪着冷冽的寒光。城墙之下,文武百官分列宫门左右,头颅微低。

吉时将至,沉重的宫门缓缓打开。

如静水深流,众人开始无声地移动。

朱砂与罗刹混在太一道一行人中,哈欠连天,不时附耳低语。

身后的玄英忍了一路,终于忍无可忍出言劝道:“师姐,此时此地,岂是打情骂俏的场合?”

“……”

因太常寺卿姬琮奉调凉州,今日大典改由太一道天师姬璟接任礼官。

静候天颜的间隙,朱砂与罗刹打趣道:“你待会儿仔细看,姨母肯定和舅父一样,目不转睛照着纸念。他们三人中,只南枝能记住那些文绉绉的词。前几年,舅父主持冬猎大典带错了册文,把冬猎祭词念成了春耕祭词,文武百官齐齐抬头,面露困惑,从此圣人再不准舅父当礼官。”

罗刹捂嘴偷笑,渐渐与朱砂笑作一团。

毫无意外,二人再次收获玄英的眼神警告。

说话间,钟响吉时到。

身着衮冕的太子与神凤帝出现在殿门深处。

在近侍、仪卫的簇拥下,这对母子缓缓步出,一步步踏上御阶,走向殿中那把万人之上的御座。

等太子安稳落座,姬璟的声音传来:“拜——”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从殿外数百个喉间迸发。

有人声调激昂,仿佛已见自己封赏加身;有人声音低沉,目光垂落于膝盖下的青砖,如同窥见仕途晦暗。

太子端坐御座,扫过阶下头颅低垂的官员与殿外模糊不清的人影。

最后,他将目光收回,扭头看向坐在紫纱帐幔后的母亲,以及站在母亲左侧的高大男子。

虽多有对赤方不请自来的不满,太子仍不动声色地递了一个眼色给身边的宦官。

宦官会意,扯着嗓子喊道:“姬天师,宣敕。”

“……朕春秋既高,忧劳成疾,弗堪荷负九庙之重……”姬璟应声而出,行至丹陛之上,高声宣读册文。冗长的逊位诏读到一半,她的音调突然拔高。其声穿云裂石,回荡在殿内殿外,“咨尔皇太子李长据勾结奸邪,祸乱朝纲,当废为庶人!”

此言落定,百官僵在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