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2 / 2)

一回到朱记棺材铺,卢素婵惊慌开口:“文娥英有一个心上人,她不会去当比丘尼。”

为两人端来茶水的严客不知内情,脱口而出:“许是心上人负心离去,她一时想不通便遁入空门了吧。”

卢素婵的头摇得似拨浪鼓:“不会!我与她相识多年,常有书信往来。她是个性子刚烈的女子,与心上人定亲已久。今日听乔娘子提到她,我才惊觉,已多月未收到她的书信。她时常开导我,而我疏忽至此,甚至不知她做了比丘尼……”

朱砂在房中来来回回踱步,苦思卢素婵与乔玉真之言。

大梁尚佛,受如莲花点化入佛门,对于学佛女子来说,是喜事。

可乔玉真口中的七个女子不仅没有大肆宣扬报喜,反而极力隐瞒自己做了比丘尼一事。

她想得入迷,一旁的严客内心挣扎许久,还是决定问出口:“师姐,我能去查案了吗?”

“等等。”

喜事却不张扬,除非?

除非这事并非喜事,而是不能言说的坏事。

朱砂看向对面自责不已的卢素婵:“九娘,若你失贞,家中人会如何对你?”

卢素婵茫然失措:“我不知。但我有一位堂姐,与外男私奔后失贞,被抓回家中不到半年,便被送去尼寺修行,对外说是为家族祈福。”

尼寺?

失贞的女子?

听到卢素婵堂姐的遭遇,朱砂犹如醍醐灌顶,急忙招呼二人去尼寺找文娥英:“快走,这两件案子,没准是同一件!”

第82章 欲色鬼(五)

◎“师姐,我以为他真的爱你……”◎

昨夜赵老板登门向朱砂密告:这两日,棺材坊多了几个生面孔。

朱砂疑心此鬼躲在暗处窥伺。

为防打草惊蛇,她吩咐严客从前门离开,她与卢素婵则从后门溜走。

三人约定在西市的石桥碰面。

朱砂与卢素婵先到,严客沿着长安城绕了大半圈,直到反复确认身后无人跟踪,才气喘吁吁跑到约定的地方。

乔玉真口中的文娥英,在城外的梵音尼寺修行。

梵音尼寺戒律森严,一向不准男客入内。

无法,严客只得就近买了一身女装,戴上面纱,扮做女子随两人前去尼寺。

三人装作学佛的女子,借敬香礼佛为由,顺利混进寺中。

为三人引路的女尼自号静莲,也是如莲花的信徒。

前去正殿的路上,她但凡提到佛法,言必及之如莲花:“本寺住持菩然师父,便是得如莲花点化的第一人。”

朱砂倒知道这位菩然住持。

此人与师祖姬光侯同岁,如今已七十有余。

她出自琅琊王氏,是闻名长安的才女。

十六岁时,先帝不知从何处听到一句“王氏女,江山昌”的谶言,欲纳其入宫为妃。

册书降下之日,她前脚欢喜接过册书,后脚便口吐白沫晕厥在地。

她在床榻昏睡半月,醒来后却忘却前尘往事,以“菩然”自称。

自言是观世音菩萨座下弟子龙女,为护佑大梁百世千世甚至万世的太平,特意以凡胎入世。

这番真情实感又神乎其神的说辞,引得百姓们对她敬若神明。

更有甚者,不仅上疏先帝收回册书,还广募善财为其建寺。

她四处宣扬为大梁出家,先帝不敢再提纳妃一事,万般无奈下便另下敕书:一封她为菩然法师,二建梵音尼寺让其修行。

十年后,梵音尼寺建好,她正式出家。

不过,据朱砂从某人口中得知的小道消息:菩然自小崇佛,八岁便立下宏愿:三十岁出家为尼,随佛祖修行。然而先帝慕其绝色,故意以谶言逼其入宫,反被她一招“龙女入世,救度众生”化解,成功出家修行。

倒是不知,这位多年前自称龙女凡胎的菩然住持,又为何会在多年后与如莲花扯上关系?

朱砂的心中有太多疑问,急需从文娥英身上找到答案。

可前面带路的静莲却喋喋不休,越走越慢,她完全插不上话。

天色渐晚,朱砂只好给严客使眼色:“你引开她,我与九娘去找文娥英。”

严客略一思索,扭扭捏捏走向静莲,捏着嗓子道:“静莲比丘尼,请问寺中东圊在何处?”

静莲指了指东面的一处宅院:“居士,从此处直行百步,再往西行二十余步便是。”

严客:“我不识路,可否带我过去?”

寺中大道宽广,沿路的树上还有木牌指引。

静莲疑惑间,朱砂适时开口补充:“静莲比丘尼,小妹自幼路盲,劳烦你带她过去。我与二妹,便在此处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