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长安有鬼市,亦有鬼宅。

鬼市在南边的大通坊,鬼宅在北边的靖善坊。

每逢十五月圆夜,六街鼓绝行人歇。

鬼市听喧聚,鬼宅闻鬼吟。

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

买卖之物,大多是东西二市难买之物。

鬼市不是真鬼市。

鬼宅却是真鬼宅。

位于靖善坊的万宅,每到夜半三更,阴风如割,时有嘤嘤的哭泣声传出。

据闻,逢七月半,趴在万宅后院的狗洞往里瞧。清晰可见宅中数十人齐出,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万宅自五十年前开始出赁,期间无数人住进去,但无一人坚持住满十日。

据其中一位倒霉赁居言:“我心想鬼有什么可怕的,便给了牙人一笔钱,收拾收拾搬进去了。谁知第一夜,我半夜睁眼,竟看到无头女鬼在窗边梳发。我问她是谁,她捧着个脑袋走过来,笑嘻嘻说她是我的夫人……”

一旁的罗刹听完赵老板所述,一口断定他看到的是幻象,俗称做噩梦。

“世上没有断头鬼,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听了鬼故事,夜里正好做了噩梦而已。”罗刹撇撇嘴,在心中嘲笑赵老板胆小如鼠,“再者说,孔家四口人住了一年多,我看也没出事啊。”

被一个讨不到工钱的小伙计冷嘲热讽,赵老板当场回击:“二郎,你确实不用怕鬼。”

“为何?”

“因为你就是一个鬼。”

罗刹愣在原地,丝毫不敢有任何动作,小声辩解:“你别乱说话,我怎么就是鬼了……”

赵老板得意一笑,看向围观的几个老板,故意拖长声调慢慢道:“因为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穷鬼!”

“……”

此话一出,所有人笑得前仰后俯。

罗刹气得牙痒痒,举着鸡毛掸子追了赵老板三里路。

两人边跑边闹,在长寿坊的拐角,恰巧遇见相熟的庄宅牙人邓咸。

往日笑容满面的邓咸,今日周身好似阴云密布。

罗刹与赵老板对视一眼,拽着他去角落套话:“邓兄,今日在何处发财呀?”

一听这话,邓咸差点拂袖离开。

赵老板好说歹说才将他劝住:“我跟你开玩笑,你怎还当真了?你前日刚做成一笔大买卖,今日怎突然愁成这样?”

邓咸有苦难言,索性晃晃钱袋,领着两人去酒肆慢慢说。

庄宅牙人所愁之事,无非一事:手中的宅子既赁不出去,又卖不出去。

上月,邓咸经罗刹牵线,与颍阳县主攀上关系。

不到半月,便卖给颍阳县主一座四进的大宅,可谓春风得意。

岂料,福祸相依。

今日一早,去年从他手中赁下鬼宅的孔三金,闹着要换房,说是宅子有鬼。

赵老板不解道:“孔家已住了一年,怎么又说闹鬼了?邓兄,你千万别被孔三金老实巴交的相貌骗了,他出了名的贪得无厌。上回来我店里,就买了一沓纸钱,非闹着要我送他一支香。”

邓咸摆手,叹息几声。

一想到孔三金的惨样,他仰头喝下一杯酒,方说起早上发生之事:“孔三金来找我时,印堂发黑,一看便知是撞鬼之相。原本我也不信他的鬼话,适才去他家转了一圈,才知那宅子里,或许真的有鬼。”

罗刹与赵老板齐齐问道:“啊,为何?”

邓咸放下酒杯,用手指指向自己的双眼:“我亲眼所见,一把八仙椅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长安乃太一道辖管之地,罗刹不信有鬼族光天化日有胆子闹事。

想起自己在街头杂耍摊看过的一个把戏,他挨近两人:“不一定是鬼。用多股蚕丝扭成一根细线,也可以让椅子飞来飞去。”

赵老板点头附和,与两人说起一桩秘事:“前些年,翊善坊有间三进的好宅子。有一胡商的钱不够,逢人便说宅子有鬼。不到半年,那宅子果然无人问津,最后便宜卖给了胡商。”

邓咸暗暗琢磨两人的话,也觉有理:“两位说的在理。眼下我细细想来,这孔三金不仅闹着要换房,还指名道姓要我手上的另一间好宅子,让我便宜些卖给他。”

赵老板冷哼一声:“孔三金哪有钱置宅?一个十赌九输的酒鬼,靠着家中那点薄产,四处赁便宜的鬼宅凶宅装样子撑面子。”

罗刹:“上回他来棺材坊,我瞧他一身绫罗绸缎,不像穷人。”

赵老板:“捡的呗。一到月底,安仁坊一堆新衣裳丢出来。”

三人小酌慢饮,足足两个时辰才散。

回家路上,邓咸奇怪道:“二郎,你今日怎敢出来与我们饮酒?”

往日他们一找罗刹,他要么推说有事,要么借口有疾。

罗刹正要解释,赵老板挑眉,会心一笑:“朱老板一早回太一道了,二郎今日浑身是胆啊!”

“北风都堵不上你的那张破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