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李翊:我又当爹了?还是个七岁的儿(2 / 2)
他将自己这些年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与感悟写了下来。
然后将之交给麋贞,说道:
“此书就交给夫人保管,待吾死后,可传于后世。”
“叫吾之后人读之,牢记其中道理。”
“保管吾之家族长盛不衰,不会招致败亡之祸。”
麋贞小心翼翼接过,她虽然看不懂兵书。
但听李翊这话,这书是要作为传家之宝传下去的。
显然其具有非凡意义。
“麋姊姊能给我看看吗?”
甄宓最是好学,她想一端其中文章。
李翊展颜笑道,“当然,凡吾家中人,都应读此书。”
书名为《论孙子兵法要义》,内容不长。
总共就几百个字,皆是李翊自己的总结。
其书略云:
孙子十三篇,今寰宇共仰,非独华夏所珍。
若止言刀兵之技,何至享此殊荣?
其不朽之因,盖有二焉:
一曰道胜于器
孙武虽生于车战之世,然所述多兵家至理。
如《虚实》之调敌,《九变》之应机,皆万世不易之法。
至若《火攻》诸术,今观之但资谈笑耳。
二曰文质相彰
其篇名若“九地”、“军争”,简而玄奥。
至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其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疾如风,其徐如林”等句,辞约旨远,堪称兵家《离骚》。
世人多谓“不战屈人”乃仁术,此实误矣。
孙子之道,本乎利害,类商贾持筹。
较本利,核兵马若计锱铢
度粮秣如量粟帛,察地形同相市廛。
衡人事,辨将帅愚贤若择移计。
审士卒勇怯似选佣工,料君臣疑信犹验契券。
故《九变》言将之五危,尤振聋发聩。
必死者可杀,愚勇也。
必生者可虏,怯战也。
忿速者可侮,躁进也。
廉洁者可辱,矜名也。
爱民者可烦,拘仁也。
此非教人寡廉鲜耻,实言为将当。
去喜怒如撇浮财,绝执念似汰赝货。
故知“不战而胜”者,非怀仁也,乃算尽利害耳。
此孙子所以谓“兵者诡道”,非君子之正途。
然存亡之际,岂容迂阔乎?
……
李翊从商人的角度,讲解了兵法中的经商与人事。
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它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东西。
事实上,商人逐利,本就与“正道”没法挨着。
李翊坦坦荡荡,直接大方承认,这种东西就是“自私”的。
但末尾最后一句,也阐明了他对此的观点——
“然存亡之际,岂容迂阔乎?”
兵书既成,也正好到了午膳时间。
一家人正准备去用膳。
忽忽见门吏慌张闯入,报道:
“——报!王后袁瑛携世子刘禅、公子刘理,已至邺城三十里外!”
阁中霎时一静。
袁莹手中茶盏“当啷”坠地,热汤溅湿裙裾犹不自知,颤声道:
“阿姊.阿姊来了?”
美目已噙泪光。
她已多年不曾见着自己的姊姊了,除袁胤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李翊却眸光骤凝,五指在案上渐渐攥紧:
“随行几何?可有徐州将领护送?”
“右将军张飞率八百燕骑相送,另有侍女二十人、辎重车马十乘。”
“看来令姊与王上起了争执。”
李翊当即做出判断,这肯定是小两口闹矛盾,决定回娘家了。
只不过袁氏的娘家已经被灭了,只能来找妹妹袁莹。
“这样,你与我一同出去迎驾王后。”
李翊一指袁莹,又唤甄宓、麋贞说道:
“汝二人便在府上修置王后寝宫。”
“另外,再拣选几名机灵干练的婢女,莫要惹出事来。”
“喏。”
众女齐齐应诺,各司其职忙活去了。
风雪中,袁瑛车驾渐近。
李翊忽觉袖口微紧,原来是袁莹指甲已掐入他手臂。
待车帘掀起,但见袁瑛玉容憔悴,怀中刘理正吮指酣睡。
刘禅却睁着酷似刘备的凤眼,警惕四望。
“阿姊!”
袁莹扑上前去,却见李翊抢先三步,执礼如对国宾。
“臣李翊,恭迎王后鸾驾。”
余光扫过张飞的大黑脸,又补道:
“三将军一路护送辛苦,已备热酒祛寒。”
“……嘿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嘿,不辛苦不辛苦,此俺老张分内之事。”
张飞摸了摸鼻子,还是那个大大咧咧的他。
袁瑛轻抚刘禅肩头,柔声道:
“阿斗,快唤姨父。”
孩童走至李翊跟前,清脆地唤了声:
“姨父。”
“呵呵,世子都长这般大了。”
李翊笑着摸了摸刘禅的额头,“我离开徐州时,世子那时还不及现在一半高呢。”
刘禅与李翊见得少,没跟他说太多话,又走向李治,向他行礼:
“表兄安好。”
袁瑛上来攀亲戚,就是因为她此刻着重想要强调亲情。
他就是想忘却王后身份,到河北来散散心。
也希望李翊不要太过拘谨。
“好了,此间不是说话处。”
“臣已备好寝殿,请王后随我来。”
袁瑛谢过,与妹妹联袂跟着进了城。
相府,厅内暖炉生香。
侍女奉上茶点,袁莹接过茶盏。
亲自为姐姐斟茶,笑道:
“阿姊尝尝,这是河北新采的菊花茶,清心明目。”
袁瑛轻啜一口,眉间郁色稍舒:
“果然清香。”
她低头看向怀中刘理,温声道,“理儿,这是你姨母。”
刘理此刻还小,但却对袁莹笑了笑。
袁莹似乎对小孩很有亲和力。
每当哭闹之时,袁莹一哄,他们就不再闹了。
李翊见袁瑛似有意淡化身份,遂顺着话锋,对李治道:
“治儿,带你表弟去园中赏梅,莫要拘束。”
李治恭敬应声,牵起刘禅的手:
“表弟,父亲为我做了一架‘积木’,可愿同观?”
刘禅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立时便跟着李治出去了。
待孩童离去,厅内气氛更显和缓。
袁瑛轻叹,“……丞相,不!子玉先生。”
“今日我来,非为政事。”
“只是.”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黯然,“只是有些累了。”
李翊沉默片刻,终是缓声道:
“既至邺城,便当安心。”
“莹妹常念阿姊,今日重逢,正该好好叙旧。”
袁瑛展颜一笑:“是啊,多年未见,今日终于能说些体己话了。”
窗外雪落无声,厅内茶香袅袅。
李翊虽仍保持警惕,却也不再如先前那般拘礼。
他偶尔插言,谈及当年淮南旧事,引得袁氏姊妹笑语连连。
这一夜,邺城丞相府内。
君臣之防稍褪,亲情之意渐浓。
在这里,袁瑛感受到了她当王后数年从未有过的快乐与自由。
……
次日,一大早。
晨光初透窗纱时,张飞铁塔般的身影骤然闯入丞相府。
他左臂挟着睡眼惺忪的刘禅。
“先生!先生!”
这声吼震得梁上尘灰簌簌落下,“俺老张有正事要说!”
李翊指尖的茶盏泛起涟漪,不知这黑厮又有搞什么名堂。
他性格其实是偏静的,并不喜欢张飞这种太大大大咧咧的人,在他府上大吼大叫。
但见张飞将刘禅往青玉案上一放,七岁孩童趔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趄着险些碰翻龟钮印玺。
袁瑛闻声赶来,发髻尚散着半边。
“益德,大清早的,你这是要做什么?”
“世子,俺与你说的话,你可全都记住了。”
张飞小声地在刘禅耳边低语了两句。
然后轻轻一推,刘禅的膝盖“咚”地砸在了地毯上。
“咳咳!”
黑脸将军突然抱拳,朗声喊道:
“兄长……不!齐王有令——”
他铜铃般的眼睛扫过众人惊愕的面容,“请丞相收阿斗为义子,拜为相父!”
“当啷——”
袁莹手中的药盏摔得粉碎。
袁瑛更是惊得捂住嘴唇。
只有李翊眉头紧皱,似若有所思。
张飞眼珠骨碌碌一转,见众人都不开口,搞得气氛一度尴尬。
乃轻咳一声,“先生,这是兄长命俺交给您的。”
言罢,张飞取出书帛,小心翼翼地双手奉给李翊。
“兄长临行前专门叮嘱了,说此书绝不可假他人之手。”
“叫俺务必亲自交到您的手上。”
李翊接过书信,展开来看。
其书略曰:
“子玉吾弟:”
“河北风物,可还安好?”
“自徐州一别,倏忽数载。”
“每忆当年,与弟并辔驰骋,纵论天下,恍如昨日。”
“今愚兄年近五旬,鬓已微霜,而国事繁冗,竟无一日得闲。”
“夜深人静时,独坐庭前,常思弟之风姿。”
“恨不能促膝长谈,一诉衷肠。”
“近日宫中之事,实令愚兄心力交瘁。”
“阿斗年幼顽劣,鲁子敬授业时,竟屡屡逃学嬉戏。”
“袁瑛溺爱过甚,每每护短,以致母子争执,家宅不宁。”
“愚兄责之,反遭袁瑛怨怼,言我昔日与其父之事,更怒斥我无情。”
“一时愤懑,竟至掌掴于她。”
“噫!治国易,齐家难。”
“愚兄能统御万民,却难教一子。”
“能决胜千里,却难平闺阁之怨。”
“思来想去,唯有托付于弟,方能解此困局。”
“阿斗虽愚钝,然天性纯良。”
“若得弟之教诲,或可成器。”
“望弟念在昔日情谊,勿要推辞。”
“收阿斗为义子,严加管教。”
“他日若成大器,亦是弟之功也。”
“若终不成才,亦是愚兄之过,绝不怨弟半分。”
“临书涕零,不知所言。”
“兄玄德手书。”
……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