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2 / 2)

这个清灭亡了百姓也没有好日子过,何必呢。

【开港后的岛国迅速成为了西方各国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仅半年,岛国的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

【而岛国内部则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诸葛亮深思:这些番邦强国为什么如此富裕,也是因为前期这些血腥的积累吧。

仗着自身的强大,几乎将整个世界弱小的国家都掠夺过了。

所以就越来越强大和富裕!

“果然,弱肉强食是自古以来都不变的真理。”曹操面无表情看着远处的天空。

曹丕默然无声。

贾诩心中感慨万千。

【面对列强,岛国开启了变法图强的政策,开启了改革的时代。】

“他们就不怕吗?”乾隆有些恍惚:“改变千百年来的规则,皇帝就不怕自己的政权被颠覆吗?”

“皇帝是怎么下得这个决心的?”

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同样是面对列强的侵略,后期的大清和岛国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一个彻底腐烂,一个从底层崛起!

求知识于世界,大拯皇基!岛国天皇诏书上的这句话让康熙犹如遭到当头棒喝。

求知识于世界……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固步自封的皇帝们感到难于登天!

第427章 疯狂学习

【之前去西方学习的人才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以及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制度。】

刘彻:看看人家皇帝这魄力!

说改就改了,强大也是必然的结果。

虽然这个国家他并不喜欢,但也必须承认人家就是有能耐,同样被侵略,看看两个国家的对比,高下立现。

想起这个他就一阵窝火,他大汉的子民必定不比任何国家的子民差!

都怪那个清,就它最烂!

自己烂,把整个国家都拖进烂泥潭里去了。

【接着,到处派出近百人的使节团前往西方各国,使节团里还有将近一半的朝廷高官。】

【为支撑这次的出使,朝廷甚至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使节团考察了西方十二个国家,写下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

【朝廷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是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动。】

【他们用三个词来概括这次的出使,始惊,次醉,终狂。】

卫青觉得这三个词拿来概括天幕也挺准确的。

不知道哪一个皇帝能抓住天幕给出的信息牢牢抓住机会再次崛起?

会是始皇帝吗?

如果是他的话,后世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卫青越想越茫然。

秦国不再是二世而往的话,那汉朝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刘邦就没想这么多,他顾不上刘盈在身边,对大清王朝破口大骂。

刘盈:……

看见了不一样的父皇,这也是好事情吧。

刚刚睡醒的张良莫名其妙地看着周围的人义愤填膺,仔细一问,明白了。

为后世艰难的时期愤愤不平呢。

韩信比他醒得早,也看了天幕,对这个岛国皇帝的魄力表示敬佩。

说干就干!

要知道上百千年流传下来的规矩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推翻的。

看后世的那个清就知道了,不就是抱着老规矩不愿意变革才衰败的吗?

如果他们也能像这样子积极学习世界的新知识新技术,变革陈旧的规矩,就不会变成后世人人喊打的样子了吧。

嬴政对这个岛国的印象再次加强了。

虽然他们做得很好,值得人学习,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他讨厌他们的事实。

不知道这个时候,岛国是什么时候?

【岛国开始发疯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一国家的宰相曾对他们说:如今的世界各国虽说都要以礼仪之邦相交,但那不过是表面文章,背地里都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

各个王朝:谁不知道呢,只是能下定决心改革的人很少。

尤其是到了王朝的末期,基本都是内忧外患。

皇帝也都没这么英明了,所以想要改革什么的,都不太现实。

就算皇帝想改,别忘了还有王公贵族和世家大族这些人的阻力,他们不会想要改变现状。

一旦改变必定触及他们的自身利益。

皇帝或许就不是皇帝了。

嘉庆将自己的嘴唇都咬出了血,他能不知道这些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