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 / 2)

荀远微一时不免陷入两难之地。

她若是今日畏惧于人言,非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出妥协,对那几个关在大理寺中的叛将做出惩处,无异于当庭和这些簪缨世家“开战”,其一,她现在手中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与之抗衡,其二,妥协这样的事情,一旦有第一次就有第无数次,之前贡举案已经教会了她这一点。

这些人本就因为她女子的身份,不怎么肯承认她这个君主,倘若她今日再做让步和妥协,那日后等着她退让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届时,君权何在?

但如果她不退让,那便等同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对她而言,便等同于荀家这么久的经营悉数作废。

她要巩固政权,如今需要的,正是人心。

她心中所忧虑的事情,戚照砚站在底下,心中自然明白如镜。

他看见荀远微表面松弛,实则握着那椅子上的扶手,也蹙了蹙眉,但下一刻他便站了出来。

戚照砚先是回身看了一眼按照官阶排列站在他身后的王贺,又执起手中的象笏,朝荀远微道:“殿下信任臣,是臣之幸运,为殿下肝脑涂地,也是为臣者应尽之职分,臣也不愿臣一片赤胆忠心被人利用,成为刺向殿下的刀剑,如若这样,岂不是为臣之过?”

一语双关。

为臣者,忠君爱国是本分,而不是条件。

阶下站着的人多少也听出了戚照砚话中的意思,便也没有多少人提及这件事了。

荀远微便顺着戚照砚的话道:“众卿的意思本宫都会再做考量,事关大燕江山社稷,也万万不可草率,是也不是?”

荀远微肯给他台阶下,王贺即使再不愿意,也只能咬牙应了。

后面又议论了其余的事情,荀远微便看向高正德,示意可以散朝了。

散朝后,戚照砚没有直接回御史台,而是在安礼门的拐角处等待荀远微,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便看见荀远微屏退身后跟着的人,直接朝这边走来。

戚照砚和她行礼。

荀远微看向他,很认真地问:“你今日为何要?”

戚照砚看向她,温声道:“因为臣不想成为殿下的软肋,而是想做殿下的盔甲。”

第64章 山渐青 “但我并不愿意你死。”……

荀远微闻之一愣, 因为这句话对他而言似乎有些沉重。

戚照砚却眉目舒展,姿态从容:“臣知晓殿下手中掌握军队,殿下自己便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臣只希望,有朝一日, 殿下可以放心地将后背交给臣。”

荀远微蹙了蹙眉:“可是我将来无论是留在京城还是继续回到武州为大燕戍守边疆, 盔甲, 于我而言,都意味着牺牲和死亡。”

戚照砚却毫不犹豫地说:“臣愿意,臣愿意成为那个为殿下的功绩添砖加瓦的人。”

在这一瞬, 荀远微忽然觉得他的目光有些过分的直白和炽热了,于是轻轻移开目光, “你先是大燕的臣子,然后才是我选上来的心腹之臣, 你也本可以成就一番功业, 青史留名, 这对你来说,并不划算。”

戚照砚弯了弯唇:“对臣而言,愿意与划算,没有任何关系,臣是观心而行。”

荀远微只觉得脑中忽然炸开了一团烟花一样,她忽然想起了前日春狩时深受重伤被她揽在怀中的戚照砚, 她以为自己见惯了生死之事,可那一瞬, 她真得害怕极了,如今只是回想起来,她仍然会觉得周身的血液都骤然冷了下去。

于是她转过头去看向戚照砚, 语气甚是坚定:“但我并不愿意你死。”

戚照砚心下一横:“殿下是不愿意,还是,不舍得?”

他的尾音落得很轻,就好似最后三个字只需要他自己能听到便好了。

他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没有能指望得到荀远微肯定的答案的,因为他清楚,对于荀远微而言,她要顾虑的远远比自己多。

所以他也根本没想到荀远微会回应他。

荀远微闻声,转过头来对上他的目光,换了个迂回一些的话术:“大燕有很多的忠臣良将,但我可只有一个御史中丞,你说是不是?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