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冷风自耳边呼啸而过,卷起了戚照砚身上披着的轻裘,也扑动了荀远微头上戴着的幕篱。
辽远的天地之间,一时只剩下了两个小点。
靠近那座小院的时候,正好瞧见了个老妪,荀远微便趋步走向了老妪。
老妪看着这身上沾满风雪的两个人,稍稍眯了眯眼,没有先说话。
荀远微便换了北边的口音,说:“大娘,请问长安的方向要怎么走?”
老妪往他们身后看了眼,似乎是想看看有没有别的人,确认后又问道:“你们不是中原人?”
荀远微松了松照夜白脖子上的缰绳,朝着老妪叉手,言:“我们是从河西过来长安做生意的,只是连日大雪,在这一块迷了方向,已经徘徊了好几日了。”
老妪打量了下二人,“这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一片白茫茫,这块绕得很,并不好走,”老妪顿了顿,又道:“不若你们先在我家里留一留,等雪停了,路好辨认一些了,再走也不迟。”
荀远微看向戚照砚,恰巧与他眸光相撞。
没有过多的交流,戚照砚先拱了拱手,用有些生疏的还带着靺鞨语调的关中话和老妪说:“如此,多谢。”
老妪领着他们往小屋子的方向走,在将照夜白拴到院子的枯树上时,老妪突然问了句:“两位是夫妻?”
隔着幕篱,她看不清荀远微的表情,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身后站着的戚照砚。
荀远微很快道:“不是,他是帮我记账的。”
老妪点了点头,没有多做疑问,指了指旁边的一处房子,说:“我这只有一间空屋子了。”
戚照砚看了眼,答道:“不妨事。”
说完侧身,给荀远微留出了空位置。
荀远微安顿好照夜白,才朝老妪说的屋子去。
屋内陈设很是简单,只有一张简单的木窗和一张桌子,陈旧却不衰败,像是不久前便有人住过一般。
荀远微先将幕篱摘了坐了下来,戚照砚才拉开自己那边的凳子,坐在了她对面。
“没想到殿……”
他“殿下”两个字只说了一半,又止住了声音,换了个称谓,“主子会这般介绍我。”
荀远微拨弄着放在桌子上的幕篱,问道:“那你以为我会怎么说?”
第14章 天欲雪 “这样的事情您交给属下来就可……
戚照砚搭在木桌上放着的粗瓷茶杯上的指尖停了下。
他方才确实只是无意间一提,但当荀远微问出来的时候,他一时似乎有些难以回答。
如老妪说的那般称作夫妻太过冒昧,兄妹又是万万不能的,这么一想,荀远微说的记账先生的身份和行商的商人的身份的确是最合理不过的。
空气凝滞了一瞬。
戚照砚又收回指尖,仍然没有抬眼,轻声道:“只是臣,属下并不擅长。”
荀远微对此似乎并没有任何介怀的地方,只是随手提起桌子上放着的茶壶,“出门在外,又不会真得叫你去算账,”在发现茶壶是空的后,她又将茶壶放回原位置,“更何况,我一点也不信你不通此道。”
戚照砚这一次并没有反驳。
因为外面恰好响起了敲门声。
荀远微下意识地想要起身去开门,戚照砚却先她一步,绕过了桌子,轻轻在她披着斗篷的肩上点了下,摇了摇头。
远微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
毕竟哪里有主子和下属同行,开门交涉这样的事情让主子前去的?
戚照砚从里面拉开了房门,果然是方才那个老妪。
她手里端着个托盘,声音有些颤抖,“听你们方才说已经在这附近徘徊了好几日了,想来干粮也没有了,我家锅里正好还有些晌午剩下来的稀粥,方才热了热,给你们送过来。”
戚照砚双手从老妪手中接过那个托盘,上面确实放着两个带着一点豁口的碗,里面盛着稀稀拉拉的小米粥,确实像是刚从锅里舀出来,还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
“多谢大娘。”
戚照砚换成了有些拗口的关中话。
老妪看了眼两人身上都披着轻裘斗篷,又指了指拴着照夜白附近的那个草棚,道:“两位若是觉得冷,那里边有些炭火,只是我上了年纪,眼睛看不太清楚,可能要你们自己去拎上一筐过来点上。”
戚照砚将那两碗稀粥搁在木桌上,语气诚挚,一时竟挑不出半分错漏来,“您肯收留我们便已经是大恩了,这样的事情怎能劳烦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