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陛下要与民争利!(1 / 2)
第767章陛下要与民争利!
新任户部尚书赵勉是洪武十八年进士,
短短几年间便已坐稳六部堂官之位,位列朝堂上首。
如今,他年不过四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此刻,子时初,大约晚上十一点左右,
黑夜深沉,万籁俱寂,
赵勉跟随太监行走在皇城恭道之上,
步伐急促,神情凝重,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都已经这个时候了,陛下要干什么?”
他心中暗想,
“莫不是对抄家之事不满?
可各部衙门扣除一应用度之后,
其余钱财尽数归纳入册,已经不能再多了”
赵勉满脑子都是近些日子抄家之事,其中财富骇人听闻。
三司以及宫中太监仅仅是抄录钱财账目,
就已经手腕生疼,累倒一大片人。
这些钱财,但凡漏出一丝,便是终身荣华富贵,有无数人盯着。
因此,赵勉正尽心尽力地办事,
因为他刚刚上任,不想因为此事就草草倒台。
带着些许惴惴不安,赵勉跟着太监径直前往奉天殿。
这座巍峨大殿,往日大多是空置的,
但如今天下大乱,即便是立国皇帝,也要端坐其中,掌控天下正统。
这本不合礼法,但奈何礼法就在其中。
经过一番搜查,
赵勉深吸一口气,走进奉天殿。
起初他低着头,看向脚下厚重的青石板,
但当他略微抬头,
一眼便看到了下首端坐的二人,一老一少,都是熟人。
一人是风头正盛的陆云逸,
一人是风头更胜的刘思礼。
见到他们,赵勉脸色有些古怪。
眼前的翁婿二人,可比自己与岳父的声名远播得多。
“臣赵勉,拜见陛下。”赵勉躬身行礼。
夜色已深,朱元璋脸上多了一些疲惫,眼睛却始终炯炯有神,
“赵勉,朕问你,应天建筑商行什么时候能开门迎客?”朱元璋开口问道。
赵勉身体一僵,不留痕迹地扫了一眼翁婿二人,沉声道:
“陛下,应天建筑商行所用建材、泥沙颇多,
户部暂时没有足够的银两拨付,可能还需要等待一些时日。”
“户部有什么大头?”朱元璋追问。
“陛下,浙江、江苏、福建、贵州、云南、广东各都司在近两月内都展开了平叛之事,
有所损伤也有所斩获,
不论是抚恤还是嘉奖,都是一大笔银钱。
云南经营景东、麓川之地,
开垦田地、修筑农田堤坝,亦需要一大笔银钱。
距离秋收不过三月,
届时整个大明都要忙活起来,各地衙门不知要费多少银钱。
河南布政使司上报,
黄河决口将近十处,同样要调拨银两修缮。
陛下仅仅是这些事,
就已经让户部衙门苦不堪言,更何况还有一些零碎之事。”
赵勉像是有说不完的话,脸上露出为难
朱元璋将他的表演尽收眼底,神情阴霾许多,
这等做作之举,让他十分不喜。
“赵勉,朕打算在宫中新开设一衙门,
主管应天商行、应天建筑商行等一众商贾之事,你意如何?”
朱元璋问道。
户部尚书赵勉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可思议。
他的脑袋飞速运转,第一个出现的想法便是,
陛下废了丞相,又彻底消除隐患,
在整个天下说一不二,难道是要拿户部开刀了?
这个念头转瞬即逝,赵勉很快将其排除,
就算是政令通达,但也要有人干活
可这
思绪半天,赵勉也没有理出头绪。
倒是一旁的陆云逸,面露震惊,露出不可思议。
他发誓,再也不相信古人愚笨之类的话了。
眼前的皇帝只是初听言语,
便已经将思绪开拓至此,
新立衙门,掌管朝廷商行,这.
思绪太过超前,陆云逸觉得还得再确认一番。
沉默了许久,赵勉终于开口:
“陛下,您说的是宣课司、通课司?”
在如今大明,税收机构在京为宣课司,府县为通课司,都是权力极大的地方,
一部分隶属宫中,一部分隶属户部。
“是朕说的不够清楚吗?另立衙门,掌管六部所控诸多商行。”
朱元璋语气坚定。
“咕咚.”
赵勉吞咽了一口口水,有些茫然地抬起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另立衙门,掌管六部的商行生意?
这.这分明是抢钱!
赵勉无法想象,若是没有这些商行上供银子,
衙门该如何维持下去,仅凭朝廷发的那些奉米吗?
思绪片刻,赵勉掷地有声地开口:
“陛下,另立衙门实为不妥,
故宋冗官冗员,我大明已有此象,不可再增添衙门,徒增损耗。”
朱元璋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如同压盖天空的乌云。
他眉头轻挑两下,轻哼一声:
“赵爱卿不同意?”
“陛下,臣以为,此时正值风波之际,若此等消息传出,当为乱国。”
赵勉试图劝说。
“嘭!”
朱元璋手掌猛地一拍扶手,
“放肆!”
声音一出,早就想跪的一众侍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赵勉略有躬身,陆云逸二人也站了起来,微微躬身。
赵勉沉声开口:
“陛下,六部衙门各有掌控之商行生意,
此乃其钱财命脉,若是擅动,轻则六部激反,重则天下大乱。”
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对着赵勉怒目而视,呵斥道:
“赵勉,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刚做了几日的尚书,翅膀就硬了。”
赵勉额头冷汗直流,但态度依旧强硬,只是将腰弯得更深了一些:
“陛下,臣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是天子门生,
陛下是臣的恩师,是臣的君父。
臣从大理寺左寺丞升大理寺卿,升刑部右侍郎,再到如今的户部尚书,每一步都是陛下提拔重用。
若说臣的翅膀硬了,那也是陛下所给。”
“赵勉!别拿这些诓骗之言来骗朕,
现在你位高权重,翅膀硬了,朕的话都不听了。”
朱元璋怒斥。
赵勉抿了抿嘴,只觉得嘴唇干涩:
“陛下,臣为君父整日奔波,
处置抄家财货,日夜不停,至今已有三日未眠。
臣一心忠君,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此法乱国,不得长久。”
“嘭!”
朱元璋怒目而视,没有任何犹豫,狠狠地将桌上砚台砸了下来。
随着一声巨响,厚重幽深的青石板被砸出了几条裂缝,
露出了其中白的石头,碎末迸溅。
“滚,都滚!都给朕滚!”朱元璋怒喝。
赵勉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口气,拱了拱手:
“臣告退。”
陆云逸与刘思礼也立马拱手:
“臣告退”
大太监站在上首,对着殿旁侍者不停摆手,
他们也在躬身之后,慢慢退出大殿。
等到大殿内只剩下二人之后,
大太监从一旁端过一杯茶水,轻轻放置在桌案上,声音舒缓:
“陛下,您消消气,赵大人这几日忙碌万分,糊涂了。
等过些日子赵大人清醒一二,就知道陛下的良苦用心。”
朱元璋坐了下来,原本暴戾狰狞的模样刹那间恢复了平静,
抖动的嘴唇与眉头也恢复平整,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没发生。
大太监一愣,眼神深邃了些许,
没有做声,而是继续将茶杯递上去。
朱元璋不紧不慢地拿过茶杯,
轻轻撩着热气,将其中热茶一饮而尽。
点点水珠落到他白的胡子上,他并不在意。
“刚刚的话你也听了,想要六部办事,宫中要做表率。
若是宫中生意不动,朝臣不会动。”
朱元璋说道。
“陛下,皇庄之事干系重大,
此事十二监定然没有异议,但.宗人府那边.”
大太监没有再说下去,意思却十分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