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62节(2 / 2)

这几年国内电影制片厂虽然受制于体制的原因裹足不前,但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电影商业化的重要性。

吴天明身为西影厂厂长,这点格局和认识还是有的。

「这个故事好,拍出来一定有看点。林总果然是行家里手,那就以您的意见为主。」吴天明思付片刻,痛快的说道。

陶玉书接着说道:「我打算让艺谋先去香江熟悉熟悉商业片的一些制作流程和手法,顺便在这段时间里完善剧本,然后给他找个成熟点的团队拍摄,你看怎么样?」

吴天明豪爽的笑起来,「林总考虑的这么周到,我还有什么可说的,都听您的。」

他说完又对章艺谋说道:「艺谋遇到像您这样为他着想的投资人,是他的福气!」

章艺谋露出憨厚的笑容,附和了一句。

「艺谋是我看好的人,他有想法,我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持的!」

陶玉书的话让章艺谋听着心里热乎乎的,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林朝阳在一旁默默听着,只感觉媳妇这收买人心的功力越来越强了!

新电影的事谈完,隔了两天,《红高粱》正式下映,最终票房4062万。

以如今这个时候的统计手段,这个数字距离真实水平肯定有很大一段距离,

但好岁是能拿票房分账。

虽然分账比例只有可怜的13%,好歹也分了不是。

纳税后,《红高梁》的分账到手是422万元,换算成港元仅有约885万。

少是少了点,不过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嘛。

票房分账需要走结算流程,陶玉书没工夫在燕京耗着,《红高粱》下映的第二天便与林朝阳搭飞机飞到了广州。

次日林朝阳将李士非约到了太平馆西餐店,李士非家就在西餐店楼上,对他来说很方便。

见面之后,林朝阳先和李士非聊了聊庄重文文学奖之后的事。

对李士非或者花城出版社来说,庄重文文学奖跟他们最密切的联系就是《平凡的世界》了。

自从获得庄重文文学奖后,《平凡的世界》连续多日成了国内许多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小说销量也一改往日的低迷,一路走高。

说到这件事,李士非难免有些失落,如果当时他能够再坚持坚持就好了。

「销量虽然跟你们没关系,但得奖这事离不开你。」林朝阳安慰了他一句。

李士非摇摇头笑道:「行了,不说这事了。你这回来有什么事?」

「让玉书跟你说吧。」

国内的新闻出版行业监管严格,在2003年之前一直不充许外国投资者在国内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业务。

香江也属于外资,所以玉郎机构必然不可能合办杂志。

陶玉书的想法是让花城出版社创立一份漫画杂志,杂志的主要内容就是连载玉郎机构的漫画,玉郎机构将以象征性的费用授权给花城出版社版权。

待这份漫画为玉郎机构培育出一定的读者群体后,玉郎机构旗下的诸多漫画将以单行本的形式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漫画引进的出版审核工作就需要花城出版社来协调了。

陶玉书将自己的想法讲完后,李士非面容沉静,眼神中凝聚着沉思。

第506章 《纽约时报》畅销榜

广东毗邻香江,多年以来通过某些特殊渠道,香江的许多流行事物总会以相对滞后的速度在广东流行开。

时装、流行歌、影视剧------漫画也不例外,这些年一直都在广东有一定的受众和市场,只不过因为政策原因,这些东西没办法拿到台面上来说而已。

期刊行业有过刊一物,即过期杂志,

过刊与二手杂志不同,东西仍旧是全新的,属于当期销量不佳的库存,通常积压到一定时间,出版社书商便会以低廉的价格处理给二手书商。

香江的一些漫画杂志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流入了广东,并滋养出了国内第一批漫画受众。

李士非身为出版界资深人士,他对这其中的内情很了解。

他心中思付着陶玉书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这两年来,国内的纯文学期刊销量肉眼可见的衰落下去,花城出版社的《花城》和《随笔》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大环境。

虽然还没到办不下去的程度,但实打实的是没以前过的滋润了。

严肃文学对于大众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

反观那些通俗文学杂志或者其他专业领域的杂志,如《故事会》《大众电影》《武林》等杂志却如鱼得水。

广东本地的岭南美术出版社在80年就创办过一份《周末》画报,凭借着连载的几部连环画,这份影响力仅限于广东及周边几省的画报杂志最巅峰时曾创下过150万份销量。

如果花城出版社能够创办一份漫画杂志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路径。

但问题在于花城出版社没有办漫画杂志的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资源。

至于之后引进玉郎机构的漫画,对于花城出版社来说倒不算什么难事。

思索片刻,李士非凝神望向陶玉书,向她提出了花城出版社的难处。

陶玉书略作沉吟,说道:「内地现在的漫画产业尚未成型,不过连环画与漫画相通,只要稍加学习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