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24节(1 / 2)

这些片子以买断的价格引进,固然是便宜,但不管是我们从业者还是老百姓,欣赏的都是国内几年前、甚至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电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指望我们的电影市场、从业者和观众能够与时俱进呢?”丁达明觉得陶玉书这些话藏着小心思,毕竟她自己就在经营着一家电影公司。

陶玉书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大大方方的说道:

“就我本人来说,我是非常希望电影这个领域的限制能够开放。滕局长可能不知道,我们林氏影业现在……她将湾岛方面对林氏影业的封杀和限制讲述了一遍,然后说道:

“湾岛这些年来之所以敢对香江的z派电影人如此肆意的打压,无非是仗着自身的市场优势。内地的电影市场封闭,对于我们这些身在香江的电影人来说是最难受的。

我也明白我们的电影行业在政治上是有着特殊的地位的,只是……唉……”陶玉书的唉声叹气并非完全作伪。

一边是完全封闭的市场,一边是低个头就能进入的市场,敌人很犀利,自己人又不给力。在这个年代的香江当z派电影人,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尽管都明白陶玉书的心理,可她的话说的也是事实,滕进贤和丁达明面对这种情况也难免尴尬。“唉!玉书同志,让你们受委屈了,我们的工作做的确实不够。”

滕进贤的态度很好,但看起来并没有打算为在香江的z派电影人出头撑腰的打算。

电影涉及到意识形态管控,他一个局长可不敢做出什么承诺和表态。

八十年代以来,资产阶级zyh的风潮便一度在国内蔓延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zyh》,统一思想。港台文化自然属于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也是要警惕的。

陶玉书不死心的说道:“滕局长,我有个建议,是否可以请你们考虑考虑?”“请讲。如果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我一定会尽量提供帮助。”

言下之意,过格的话就别说了。

“现在国家警惕资产阶级zyh、警惕港台文化,我非常理解。但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这些自己人提供一些便利。

我们不敢要求那么多,只要每年给我们那么两三个电影分账名额就可以。”

在1993年前之前,国内引进的电影从来没有分账一说,都是走版权卖断的形式,均价一般在2万美元左右。哪怕是银都机构与国内制片厂合作的那些电影,也顶多是分点中影支付给制片厂的买断费用。

听着陶玉书的要求,滕进贤陷入了沉默。

分账这件事倒是跟意识形态管控没什么关系,但问题的根本是在于电影局和中影要这么干了,必然要得罪全国的电影制片

我们自己人还都只能享受买断呢,凭什么外面的片子进来就可以分账?

这天下最难堵的就是悠悠众口!

见滕进贤和丁达明一脸为难,陶玉书心中轻叹一声。这种事果然不是她凭着一张嘴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这件事……不太现实。”正当陶玉书灰心之时,滕进贤沉吟良久,终于开了口。听到这话,陶玉书的心彻底落入了谷底。

“不过……”

陶玉书本来失望落下的眼神立刻抬起来,望向滕进贤。

“如果你们公司拍的影片能够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我可以做主破例作为分账片引进。”“滕局长,不知道您说的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是个什么标准?”

滕进贤的眼中闪过一丝怪异,“唔……能拿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或者是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闻言,陶玉书刚刚提起来的心又沉下了下去,满脸苦笑。

可能是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于离谱,滕进贤也有些心虚,说道:“玉书同志,这种事国内确实没有先例。”陶玉书并没有因为滕进贤提出的要求而感到气愤。

她明白站在滕进贤的角度,他必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才能够打破电影行业的统购统销制度,破一次例。向来理智的她只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些灰心丧气的情绪收拾好,脸色从容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感谢滕局长您总算是给我们开了个口子。这个要求的难度确实大,不过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尽量一试。”

滕进贤心知这种事的难度,虽然并不看好,但想到“求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万一真得奖了那也算是他的政绩。而且,这次电影展林氏影业来参加确实也给电影局和中影撑住了场面。

他想了想,跟丁达明商量了一下,决定未来每年给林氏影业两部固定的进口片名额,同时在买断价格上给予一定的溢价。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陶玉书自然不会拒绝他的示好。

一番长谈后,陶玉书要请滕进贤和丁达明吃饭,被两人谢绝后,她独自离开了中影大楼。到燕京的时候是九月份,电影展开完已经是十月份了。

燕京事了,陶玉书让余玉溪给她订了张回香江的机票。

次日一早,她来到首都机场候机,距离登机还有两个小时,她闲来无事走进了机场的新华书店。“咦?”

第485章 舆论汹汹

看着书架上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大时代》,陶玉书心想这些天光顾着工作,没想到丈夫的新作已经在内地上市了。她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到柜台结账,又问:“这本书上架几天了?”

“刚上两天。” “卖得怎么样?”

营业员笑了笑说道:“在机场书店,哪有卖得好的书啊!”陶玉书一想也是。

这时候营业员又说,“不过许灵均的书卖的还不错,虽然没有外面卖的多,但在我们这地方卖的也不算少了。”陶玉书听到这话,心情愉快的结完帐走出了书店。

落地香江后,她打计程车回家,一路街灯霓虹,车流如织,两地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啊!

到家之后,她先跟两个小家伙亲昵了一会儿,又跟林朝阳聊起了这回去参加中国电影展的收获。“他们这要求……”

林朝阳听到滕进贤提出的要求,哑然失笑,“要是得了这些奖项,谁还稀罕国内的那点票房?”陶玉书说道:“有总比没有好,国内的电影领域短期内又放不开。”

“行吧,就当是锦上添花了。”

“对了,凯戈的新剧本我看了,写的不太行,我把你的想法跟老陈说了。”林朝阳轻叹了口气,要不是为了布局内地市场,谁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呢。

国内的电影市场现在还处于封闭状态,林氏影业在内地的投资算是提前卡位了。

现阶段国内能打的导演真没几个,林朝阳其实很想捧一捧张华勋、李少红他们这群中国第一批商业片导演但问题是林氏影业即便投资他们的商业片也没办法在内地分账,而他们的水平又只够在内地市场上驰骋。投资商业片和商业片导演这条路在目前根本走不通,文艺片和文艺片导演是唯一的选择。

不管章艺谋和陈凯戈两人各自有怎样的槽点,但在现阶段,他们俩确实是林朝阳能从矬子堆里拔出的为数不多的“大个儿”。

两人聊了一会儿,陶玉书将在机场书店买的那本《大时代》掏出来。“你新书都上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