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58节(2 / 2)
尽管林朝阳的发言内容并没有多长,但大家还是从其中感受到了力量,那是一股可以引领当代文学创作的力量。
与青年作家们的热烈反响相比,今天在场的一些前辈就显得冷静多了。
主要是因为这次来的前辈作家并不多,而且都是有着官方身份的,他们这次来本身就是为了座谈会站脚助威的。
林朝阳的观点不说倒反天罡,但与会议的主题肯定不搭边,最关键的是被他这么一搅和,让与会作家们的关注点一下子都跑到了他身上,正题反而没人关心了。
在青年作家们七嘴八舌的热聊着的时候,章光年和王濛、唐因等几位老同志聚在一起,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是我说你,你说你叫他来干嘛?”唐因埋怨章光年。
“我们这是全国性的文学会议,这么多青年作家都来了,他不来,像话吗?”章光年反驳道。
他又气闷的说道:“这小子平时看着老老实实的,谁知道他今天抽哪门子的风,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唉,大意了啊!”
王濛说道:“看来老章你对他还是不了解。朝阳他这个人啊,在某些方面左的很啊!”
“不对,我怎么觉得是右呢?”唐因反驳道。
章光年被他们截然相反的论调搅的头疼,“我看他,既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民族主义当先。”
唐因担忧道:“朝阳他今天这番发言要是传出去,恐怕少不了一番大讨论啊!”
王濛嘿嘿笑道:“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嘛,至少这番言论是在座谈会期间发表的,也算是给这次的座谈会增添了一些话题性。”
章光年叹了口气,这样的话题性他宁愿不要,一想到文协张罗了这么一桌席,最后全被林朝阳这小子一个人给包圆儿了,他心里就有股说不出的别扭来。
“以后开会再不带这小子了!太能抢风头了!”
“我支持!”
“附议!”
全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座谈会是全国性的文学会议,来宾众多,会期也长,要开三天时间。
当天下午座谈会照常展开,只是在平静的气氛中却蕴藏着一股暗潮。
章光年他们这些人知道,那些人都在盼着晚上的非官方会议呢。
开着会,他忍不住开了个小差,将目光投向林朝阳。
这小子依旧是那副魂游天外的状态,浑然看不出上午一通发言搅动风云的气魄。
章光年心中忍不住好奇,也不知道晚上这小子能讲些什么?
下午的会议结束,吃饭的时候李拓问林朝阳,“朝阳,准备好晚上要讲的东西了吗?”
“有什么好准备的?”
林朝阳的一句反问噎的李拓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朝林朝阳竖了个大拇指,“好!保持住这个气势,比老章都有派头!”
“去!”
林朝阳当然不是自大,只不过他确实不需要特意准备会议的发言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已经在他心里了。
晚饭过后,不需要谁刻意召集,许多作家自发回到了会场。
人群断断续续走入会场,不到十分钟时间今天会议的大半与会作家竟然都出现在了会场当中。
李拓心里默默清点着人数,真没想到林朝阳的这番言论在这些作家心中竟然有这样的份量,他的心中不由得得升起一股热烈的雀跃与亢奋之情。
不仅仅是他,在场的作家们其实也很兴奋。
白天上午林朝阳的发言总共也就不到二十分钟,如果是讲些客套话或者套路自然是显得冗长的,可他抛出来的却是一个令在场所有人都耳目一新的命题。
“文学的根”,这是个多么大的命题啊!
经过这一下午时间的交流,在场的诸多作家们已经为林朝阳上午的发言总结出了主题。
今天晚上的会议,林朝阳仍会循着这个主题继续为大家详细阐述这个宏大的命题,一想到此,大家很难不激动。
因为是非正式会议,没有主持人,所以李拓自告奋勇,临时客串了一把。
他简单的陈述了几句然后便把话语权交给了林朝阳。
“实在没想到,我上午的发言会引发大家这么大的兴趣,辛苦大家大晚上还来听我絮叨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林朝阳讲话的语气轻松,姿态也很低,这是他一贯的风格,让人感觉很舒服。
“上午我的言论讲的比较粗糙,但总体的意思是讲到了的,现在大家让我再讲,我也讲不出什么新意来。
关于‘文学的根’这个概念,其实我一说大家都明白,只是以前碍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文化界少有人提罢了。”
听着林朝阳的话,在场不少人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我们讨论民族文化,现阶段我们的民族文化无疑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漫长历史上最虚弱的时期。上一个这样虚弱的时期,应该是五四运动前后。
五四运动在社会变革中有着不容否定的进步意义,但它也带来了一个弊端,那就是较为全面的对我们的民族文化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
再加上中国社会在那些年里一直动荡不安,使得民族文化的断裂延宕了几十年。
人道洪流则更是彻底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判给阶级文化,几乎是用篦子梳了一遍头发……”
林朝阳的语速并不快,声音也不大,但他的观点却是鞭辟入里、切中时弊的,让在场众多人不由自主的跟着他的节奏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