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63节(2 / 2)

张曼玲听着洪子成的话,似乎每一句都与她以前在课堂上听到的并无不同,可此时偏偏就是让她产生了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洪老师,您说的太好了。这个‘冰山’理论的概括就是我看《禁闭岛》时的感觉,还有您刚才说的那些规律。

我以前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现在才好像有点明白了过来。”

洪子成眉角上扬,当老师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传授下有所觉悟。

“理论这堂课很好懂,但要结合实践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融会贯通。伱现在这么年轻,就已经取了不错的成绩,以后还得再接再厉才行。“洪子成勉励道。

张曼玲点头称是,又问洪子成,“那洪老师,论文的事你看……”

“我看可以写。我最近也在读《禁闭岛》,这部小说隐含的间接信息确实比较多,层次也比较丰富,不管是从叙事还是结构上来说,都有许多可以发掘的地方。”

得到了洪子成的肯定,张曼玲心中多了几分信心,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也更多了几分期待。

师生二人说着,便讨论起了论文的开题。

又几日,洪子成在食堂吃饭碰见了林朝阳,跟他说起了张曼玲打算以《禁闭岛》为研究对象撰写毕业论文的事。

“目前来看,我周围的人对你这部小说评价都非常高,又写出了一部口碑佳作!”洪子成用祝贺的口吻对林朝阳说。

林朝阳客气了一句,说道:“张曼玲要写论文怎么不来跟我商量商量?我是作者,肯定能给她提供一些第一手的创作思路。”

洪子成闻言表情怪异的看着林朝阳,“我们研究作品,跟你这个作者有什么关系?”

此话堪称典中典,让林朝阳无言以对。

老子辛辛苦苦写的书,你们拿去当研究成果,还跟我没关系?

he~tui!

文人果然无耻,有能耐你们自己写啊!

傍晚回到家中,林朝阳便看到刘昕武一脸喜气的坐在沙发上,一见他回来,立刻兴奋的跳了起来。

“朝阳,你可给我们《十月》立大功了!”

他的话没头没尾,但林朝阳立刻就明白了他如此兴奋的原因。

“看来杂志销量不错?”

“何止是不错?”刘昕武情绪激动,满面红光,“以前光知道你在读者当中的号召力强,但实在是没想到会强到这个地步。”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炫耀的问道:“你猜猜,这个星期我们杂志卖了多少?”

第270章 有时间想着把稿费付了

林朝阳很想说一句你们这些编辑可真无聊,不过大家都是朋友,也不能太不给面子,于是他说了个数。

“100万份!”

刘昕武本来洋溢着喜气的脸色顿时耷拉了下来,“有你这么猜的吗?一个星期卖100万份,《收获》也不行啊!”

“那你就照直说嘛,又不是小孩子,还搞什么猜谜游戏。”林朝阳吐槽道。

刘昕武摇了摇头,被林朝阳这么一打岔,他心里的兴奋去了大半,说道:“30万份。”

一个星期30万份,就算是保持这个势头,一个月才120万份。

“这也不算多啊!”

林朝阳的口气漫不经心,却把刘昕武刺激的够呛。

“30万份还不多?我们可是双月刊,一个星期就卖出30万份,后续卖的再慢,120万份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再多就看运气了。

我看你是跟《人民文学》《收获》合作多了,对销量都没什么概念了。”

尽管人们总说八十年代是文学盛世,但这种“盛世”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即便是在这个文学最为火热的年代,传统的文学期刊销量巅峰也就是一百多万份。

要知道其他如《大众电影》《故事会》《武林》等这一类通俗杂志动辄几百万份的销量比。

《十月》作为国内文学期刊界的扛把子之一,创刊号便卖到过55万份的成绩。

到如今成立不到四年时间,销量稳中有升,单期销量一般维持在60万份到80万份之间,已经算是国内文学期刊行业的佼佼者了。

如果把杂志销量和影响力综合起来看,之前唯二能压住《十月》的就是《人民文学》《收获》这两份文学界的重量级杂志了。

不过这两年形势有所变化,因着连续刊发了林朝阳的多部作品,《当代》和《燕京文学》的销量和影响力都在快速攀升,时不时的就要压《十月》一头,这样的情况偶尔也会让《十月》感到头疼。

这回好了,《十月》也发表了林朝阳的作品,而且用事实证明了,林朝阳的作品确实在读者群体当中有着一般作家难以匹敌的号召力。

每一份杂志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十月》这两年的销量最低也有60万份,最高能到80万份,这中间的20万份差距就是当期的作品质量和作家号召力的差别。

刘昕武说的120万份自然不是无凭无据的,而是根据以往《十月》的销售情况做出的合理推测。

因此今天杂志的首周销量统计出来,《十月》编辑部上上下下一片欢腾,创刊几年,杂志销量终于即将迈进百万级别,大家都有种扬眉吐气之感。

“你今天来不会就为了跟我说这点事的吧?”林朝阳问。

“还有点别的事。”

刘昕武说着看向了陶玉书,林朝阳心中好奇,难道这事还跟陶玉书有关?

陶玉书开口说道:“燕京文协和我们《燕京文学》合办个燕京文学讲习所,开班授课,培养文学新人,对我们市的业余创作队伍进行辅导。老刘被邀请当了讲师,想请你也去当个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