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62节(2 / 2)
他的妻儿因为他的背叛而死,对于他而言,困在这座岛上,就是对他的惩罚。”
荣世辉的话如同黑暗中的一抹光亮,让在场众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对啊,这个说法太妙了,这绝对是作者起‘禁闭’二字的意图,要不然谁会用这么少见的两个字。”
“我觉得这个‘禁闭’还有一层含义,我明白了,我想明白了。”高红十突然喊了起来。
“你想明白什么了?”旁人问。
“这座孤岛是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的其实很可能就是严守中自身的精神疾病。
它可能根本不存在,是严守中的另一层幻想,他只是在用这样的想象来惩罚自己。
你看结尾……”
高红十朝周围看了看,正好发现了高洪波放在桌上的《十月》,一把抓了过来,翻到杂志的某一页。
“你看结尾这里,严守中在短暂的清醒过后又陷入了幻想当中,按照这个描述,一切都好像是巨大的阴谋。
林朝阳为什么写的这么具有开放性?我觉得他很有可能就是给我们留出了这么一个想象的空间。”
她越说越兴奋,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飞快的翻到了小说第一页的“序幕”那一章。
“对应上了,你看‘序幕’这里,他用的叙事者是许灵均的名字。
现实里有‘许灵均’这个人吗?
没有嘛!
小说是林朝阳虚构出来的,‘禁闭岛’也是严守中妄想出来的,一定是这样的。”
众学员们听着高红十的解释,有一种揭破谜题的如梦初醒之感,越想越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同时,心中又不自觉的对林朝阳这位小说作者生出一股敬畏感。
用文字构建出一个波云诡谲、充满幽灵气质的世界,这样的作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
但林朝阳不仅是完成了这样的构建,更赋予了这个幽灵世界一个强大的底层逻辑。
这种逻辑承载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承载了超群拔类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一下子将《禁闭岛》这部看似讲述悬疑故事的小说拔高到了艺术的高度上。
“拔高了!拔的太高了啊!”有人喃喃自语道。
高红十击节赞叹道:“这才叫主题的升华啊!太牛了!”
这句话引来了众人的赞同,他们已经彻底被这部小说隐含的思想和意味所征服。
此刻他们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艘轮船上,远远的望着远处的冰山,那冰山出于海面之上,看起来平平无奇。
可只有经验丰富的船长才知道,在那幽深蔚蓝的海面之下蕴藏着的是一座怎样的庞然冰峰。
它巍峨耸立,虽隐匿于波涛之下,却彰显着不亚于陆地崇山峻岭的雄伟气势。
阳光偶尔穿透水面,照耀在它晶莹剔透的身躯上,折射出梦幻般的光影,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巨擘。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拥有常看常新的魅力,更有探讨不尽的意味,经过今天课上的这一番讨论,众人才真正发觉了《禁闭岛》这部小说的厉害之处。
除了对于作者林朝阳的敬畏感,众人心中更生出了对于这部小说本身的高山仰止之感。
众人互相诉说,他们似乎见证了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诞生!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没人关心被剧透到怀疑人生的高洪波正散发着无限的怨念。
剧透者死!
第269章 文人果然无耻
那座掩映于海雾中的小岛,充满了神秘的氛围。
穷尽心力想要调查真相的严守中,感觉岛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隐藏着秘密,可当他费尽心思的挖掘出真相后,那真相却是如此的残忍。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的幻想,至亲至爱之人因他的背叛死去,承受不住打击的他只能用幻想来麻醉自己。
他把自己幻想成公安,幻想是有坏人对他和他的家人实施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以此来麻醉他心中的痛苦。
可当那真相被揭开的时候,就像麻药效果的结束,再度来袭的疼痛只会愈演愈烈。
因此在结尾处,严守中才会在短暂的清醒过后再次陷入幻想之中,他无法承受现实之重。
张曼玲为严守中的遭遇感到可悲可叹,他是导致亲人离世的罪魁祸首,所以可悲;他也在用这样的方法在惩罚自己,证明他良心未泯,令人叹息。
这天晚上她看完小说躺在床上,脑海里的画面纷繁,全是由文字衍生出来的画面,关于严守中的、关于禁闭岛的、关于张佩兰的……
她一直睡不着觉,到最后她重新拿起那份《十月》,决定再看一遍小说。
再看第二遍小说,张曼玲对于小说又有了新的感觉。
她发现,禁闭岛这处地方很有可能也是严守中幻想出来的。
因为在小说里,压根没有提到禁闭岛以外的外部环境,结尾处严守中的短暂清醒中也说了,他其实一直处于深度的幻想之中。
张曼玲仔细查找小说中关于禁闭岛的详细描述,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里面的所有具体细节都是以严守中的主观视角来描述的,而他同事雷建明并没有任何表述。
再有就是开篇的“序幕”,张曼玲认为这是“禁闭岛是严守中的想象”的最大佐证,因为林朝阳并没有编出来一个陌生名字,而是用了“许灵均”这个大众已经熟知的虚构人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