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57节(2 / 2)
三天前,刘昕武和王世敏一起去林朝阳那,据说是花了大价钱拿到了林朝阳的新作和《棋圣》的出版权。
张守仁是不太同意这种组稿方式的,他倒不是对林朝阳有意见,他当了几十年编辑,坚信杂志是给作品发光发热的平台。
哪有杂志主动给作家涨稿费的道理?要都这样的话,以后文学期刊行业不全乱了?干脆比谁钱多算了。
不过刘昕武摆平了主编苏予,又找到了王世敏,他就是想反对也没办法。
自从那天刘昕武取回了林朝阳的稿子后,张守仁就一直关注,今天见刘昕武似乎审完了稿子,他立马询问起来。
听着张守仁的问话,刘昕武脸上露出几分为难之色。
“不是不理想。”
见他如此表情,又吞吞吐吐,张守仁心中好奇,“那你这是什么意思?”
刘昕武回忆着小说中的情节,沉吟着说道:“我是看完小说之后觉得,跟想象的有些不一样,朝阳他似乎在走一个很新的路子。”
张守仁被他说的越来越迷糊,“要不稿子先给我看看吧,等看完了咱们俩再交流。”
“也好。”刘昕武递出了稿子。
又过了三天,这三天里,张守仁一直都在看刘昕武给他的稿子,表现与刘昕武如出一辙。
“昕武,咱俩聊聊。”又一个下午,看完稿子的张守仁找到了刘昕武。
“行啊,我先说说。”
憋了三天时间,终于可以跟张守仁交流了,刘昕武显得有些兴奋。
“好,那你先谈谈。”
刘昕武搓了搓手,“从之前的《梵高之死》身上就能看出来,朝阳他对悬疑元素是的。这次的小说,他的创作更加大胆,将悬疑元素运用到了极致。或者这么说吧,这本身就是一部悬疑小说。”
“如果单以故事来说,这部小说的故事不算复杂,身为公安的严守中和同事雷建明来到一座岛屿上调查一名女性精神病犯张佩兰的失踪案件,张佩兰被指控谋杀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具有高度危险性。
到达岛上后,天气恶劣,这增加了岛屿的孤立感和故事的神秘氛围。严守中和雷建明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们似乎对他们有所隐瞒。
同时,他也被自己妻子死亡的噩梦困扰着。
随着调查深入,严守中发现岛上可能存在非法的人体实验,他本以为是发现了失踪案的线索,可结果却是,他才是那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
张佩兰是他妻子的名字,她确实因为精神疾病杀害了他们的孩子,严守中因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才创造了一个公安的身份试图来逃避内心的痛苦。
而他的同事雷建明实际上是负责他的医生,整个调查过程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戏,旨在帮助他面对和接受真相。”
“这是我对故事的简单概括。我刚才说,这个故事不算复杂,但它在结构和叙事层面却极其精巧和有深度。
朝阳他利用孤岛、恶劣天气制造了一层神秘面纱,在叙事层面,他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巧妙地交织了现实与幻想、过去与现在,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叙述。
他的这种叙事方式在《赖子的夏天》当中初露峥嵘,在《梵高之死》当中更进一步,而到了这部小说里,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这种叙事方式更像是一种叙事圈套,可你在看的时候就是会忍不住身临其境,产生一步步揭开谜团的冲动。
对比朝阳之前的作品,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这部小说当中,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巧上。
他的这种创作趋势在《赖子的夏天》时便出现了,只是那时候技巧还不像现在这么精湛。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总结这部作品的话,我会给出两个字:炫技。
当然,他的这种炫技并没有忽略故事本身,相反的是给故事增加了神秘色彩,风格独树一帜。”
一番侃侃而谈,刘昕武总算是将这两天憋在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眼神热切的看着张守仁,“老张,你怎么看?”
第264章 炫技之作
刘昕武是作家,同时又是编辑,拥有作家和编辑的双重视野,在看待一些文学作品时角度自然是开阔的。
他对林朝阳这部新小说的评价得到了张守仁的认可,张守仁面露沉吟,整理了一下想法才开口。
“你说写这部小说是在炫技,我是认可的。
纵观朝阳这几年来的作品和创作习惯,他的成长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最早的《牧马人》《小鞋子》,他的风格属于明显的现实主义,侧重于反映现实生活,追求客观真实的艺术手法。
在这个阶段,他的创作是以真情实感为主,技巧并不出彩。
到了《高山下的花环》和《父母爱情》的时候,他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开始朝着浪漫主义转向,而且是带有着明显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这一阶段,他已经不满足于现实描绘,而开始在表现手法上采用想象和夸张等技巧来提升作品感染力,塑造典型人物、英雄人物,突出集体主义和革命信念,强调作品的社会作用。
这样的风格在《棋圣》这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但较之《高山》和《父母爱情》阶段已经非常克制。
等到他写《赖子的夏天》时,其实能看出来他已经不满足用故事性来打动读者了。意识流文学的特征和一些技巧可能恰好能够满足他这样的野心。
再到《梵高之死》时,他在意识流文学的创作技法上已经走向了成熟,将故事性与文学性、文本与思想尽最大的可能融合为一体,看起来也是极为完美的。
至于他的这部新小说,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在创作上的锐意进取。
诚如你所说,在这部小说里,他更多的是突出叙事方式的改变和结构上的出人意料。
后半段严守中的身份谜底逐渐揭开,如果发表以后,所有的读者一定都会为之惊讶。
同时在最后,他写严守中短暂的意识到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但随即又陷入混乱之中,给读者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