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27节(1 / 1)

(' [自强少年郎:就是,咱们自己筹钱造船,出海找粮。] [家财万贯:若是造船出海,在下愿略尽薄力。] [大哥您太客气了,您那力怪厚的。] [要造大船,咱们商行派了船出海,但船太小了,走不太远。] [真有船出海?] [大胆!你们哪个商行的,竟敢私自出海!] [无非是南边那些商行,一个个查,走不脱,这些行商的狡诈贪婪,敛财于私,该杀。] [猛踹瘸子的好腿:商人贪不贪不知道,你们是挺毒的。] [脑子不好就多看天幕:人家出海是为了寻粮,又不是为了发财,至于吗?] [天女教教主:陛下都没叫,你们这些恶犬倒是吠得起劲。] [天女教左护法:教、教主大人,口业……] [今人不识月:天女下凡都救不了你们这些烂心肝。] [昵称最长九个字我试:受不了,那位呢?你出来说句话吧,我们骂得没您好听。] [那位好久没出现了。] [还没想到喜欢的昵称?] [该不会身份暴露了,被发现了吧?] [被陛下杀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已经取好昵称了。] [谁?是谁?] [天命在我?] [天命在我:都说了不是我。] …… 丰朝,岭南。 一简陋破旧的衙司内,清瘦的男人透过窗户,仰头看着天幕。 小厮推门进来,发现炭火已经燃尽,一边加炭,一边忍不住嘟囔:“大人您也看着点儿火,这南边的冬日虽不如尚京寒冷,阴湿阴湿的,您腿上有伤,别又引出寒疾,腿疼的是您……” 被伺候的下人唠叨了,男人也不以为意,看天幕中薛皎一行继续吃吃喝喝,天女娘娘没有继续跟小天女讲课,他低头写起公文来。 小厮添好炭,重新燃起火盆,将火盆往大人身边搬近一点,又忍不住道:“大人,他们要查那些商行,咱们会不会……” “无事。”大人蘸了蘸墨,云淡风轻道:“商行知道此事之人本就少,若撑不住将我等供出来,船已出海,成败不由我,我等即便身死,亦有后来人。” 小厮撇了撇嘴,愤愤道:“这天下不是皇帝的吗?他为何自己都不上心,大人您一片丹心,却被贬到这荒凉之地来,还被打伤了腿,如今又要问责,那土豆找回来,他捡现成的便宜都不乐意吗?” “天女娘娘课本上都讲了,岭南乃丰腴之地,并不荒凉。” 大人微微一笑:“方才天幕上那些人所言,并非陛下授意,若是能得土豆良种,陛下定是乐意的。” 朝堂之事错综复杂,陛下为君之能差了些,但比之那些昏君,又还算可以了,况且还有太后坐镇劝诫。 但如今天幕出,魍魉小人隐于幕后,不管是真替陛下张目发声,还是别有所图,都让人警惕。 可惜,陛下自己恐怕是看不出深藏之意,只看太后是否能影响陛下了。 小厮又嘀咕了几句,他们大人就是太老实了,好官都过得不好,真是没天理。 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在尚京享福,他们大人被贬到此处,还一心想着造船寻粮,为了隐瞒此事,府衙上下参与者皆签了生死契,连父母亲人都不敢说。 他还是担心:“咱们的船都出海几个月了,还没回来,不会出意外吧。” 他堂兄还在船上呢,除了必备的船员,大人专门安排了一队可信之人上船,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带回土豆种子。 随着天光渐明,集市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冬日早上赶个大早起床,薛皎一行已经逛得差不多了,好些人才刚来。 “要是往时候,这时候来赶集,啥都赶不上。”奶奶感叹:“集市上人都走光了。” 这可是早集!现在不一样了,睡到快中午起一样能赶上集,就是有些抢手的东西卖光了,比如她们吃过的那家羊汤,转了一大圈回去的时候经过羊汤摊子,已经在收摊了。 薛皎一行人多,开了三辆车出来,不怕东西装不下,大家可了劲儿的买,什么肉啊菜的,堆满了后车厢。 除了吃的,奶奶还买了把新扫帚,大伯母低声道:“家里买的那扫帚几十块钱一把,妈不爱使,就喜欢这老扫帚。” 小婶婶也说:“对啊,还有那簸箕,给她买的塑料菜筐轻巧又好洗,她还是喜欢用竹簸箕。” 薛皎默然,似乎人年纪大了,就会变得固执念旧,仿佛如此便可以留住抓住一缕飞逝的时光。 集市上人还在增加,有些是附近村子刚听到消息的人陆陆续续赶来,人挤人的,她们带的孩子又多,而且东西也买的差不多了,干脆打道回府。 一行人又坐车回去,起得早,这会儿早集都逛完了,才八点多钟,还不到九点。 冯飒打了 ', ' ')(' 个哈欠,想回去睡回笼觉,又有点惦记昨天看了一半的盘炕。 没等她纠结出个所以然,已经到家了,从温暖的车厢里走出来,室外的寒风刮得人想打哆嗦,争先恐后往屋里跑。 一进烤火房,里头蒸腾着食物甜香的热气,烘得人眼睛酸软。 看见周循坐在烤火炉旁边,冯飒下意识道:“给你带了超级好吃的羊肉泡馍。” 说完觉得不带对劲,“你怎么没去徐家?炕盘完了?” 周循过来接过妻子脱下的羽绒服,一脸无奈:“他们还没起。” 冯飒:“没起?谁没起?” 周循帮她把羽绒服叠起来,烤火房里灰大,不能挂着。 “都没起。”周循说:“我到院门口,只有赵大叔和赵耀去了。” 赵耀哈欠连天,靠着墙分分钟要出溜下去,躺下就能睡着的样子,显然起早这件事非他本意。 赵大叔看着倒是怪精神的,但当他打了一圈电话,发现那些口口声声喊着要“加油干,努力干,早完工早享受”的年轻人们,都还在床上享受着。 赵大叔气得扭头就回去了,连儿子都没带,还是周循提醒了一句,眼睛已经合上的赵耀,才赶紧追上去,欢欢喜喜回家睡回笼觉了。 冯飒:…… 竟然有人比她还能赖床。 带回来的羊汤热了,最后打包回来的也不止三份,大家想着给没来的人尝尝,带了小半锅,现下一起一锅热了,拿碗去盛,配的小饼也分一分。 这个时间,起的晚的吃的是早饭,起得早的如薛皎,已经逛消食了,可能算上午茶吧。 吃饱喝足,薛皎上楼写卷子,其他人自己找乐子玩。 薛珍刚听妈妈讲了一脑袋土豆、玉米、红薯什么的,对这几样东西好奇得很,一路上都在吧啦吧啦表扬红薯和土豆好吃。 奶奶听着听着不对劲了,咋不表扬玉米呢?玉米也好吃啊,吃了大半辈子几十年玉米的老人家,见不得玉米受到偏见。 她琢磨了一下,明白过来,一定是家里玉米不好吃,孩子才不爱吃。 一回家,老太太就又出门了,村里转悠了一圈回来,背回半篓子玉米,甜玉米、糯玉米、花玉米、水果玉米都有。 又烤又煮的,屋子里一股玉米香气,完了拿给重孙女吃,薛珍啃了甜玉米,嚼了糯玉米,还吃了水果玉米,终于知道,玉米好不好吃,得看品种。 “玉米好厉害,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她最喜欢糯玉米,甜玉米也喜欢。 “宝宝,这可不是玉米厉害。”薛皎不在,冯飒就担负起了教导孩子的重任,“是农学家们厉害,这些不同的玉米都是他们研究出来的。” 薛珍歪着头想了想,想起妈妈今天早上跟她讲的,玉米是救灾粮,既然是救灾粮,产量为重,为什么会研究口味呢。 奶奶说:“现在大家不缺吃的了,咱国家富裕,这填肚子的老玉米,也开始图好吃了。” 冯飒接道:“是这个理儿,因为国家富强,咱们想吃什么吃什么,农学家们的研究也开始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为主。” 她想起什么,展颜一笑:“珍儿喜欢吃西瓜吧?” 薛珍猛点小脑袋:“喜欢。” 西瓜超级好吃,她爱吃,可惜天冷了就没怎么吃到了,妈妈说明年夏天她可以多吃一点。 薛珍非常盼望夏天早点儿来,因为夏天不光有西瓜吃,偶尔还能吃几口冰激凌,冰激凌最最好吃。 冯飒说:“一开始咱们吃的西瓜可没现在这么好吃,沙瓤脆瓤这些就不说了,各人有各人的口味爱好,但无籽瓜……” 冯飒的语调近乎咏叹:“无籽西瓜真是个伟大的研究,让我们赞美无籽西瓜的神,吴明珠女士。” 薛珍头一回见到姨妈这样说话,惊讶地瞪圆了眼睛,周亮亮却早就习惯了,放下啃了一半的玉米,配合他妈:“赞美无籽西瓜之神!感谢她让我们有美味的无籽西瓜可以吃。” [天女娘娘的狗:天女娘娘在上,那位吴女士,是真的封神了吗?] [不能吧,就弄一口吃的,就封神了?] [通感时长不够用:我觉得(嚼嚼)能研究出(嚼嚼)大家都喜欢的美(嚼嚼)味,那就是人们(嚼嚼)心中的神。] [昵称最多九个字我试:你能不能别啃你那玉米棒子了!] [尝遍天下美食:‘不够用’说得对。] [草莓是最好吃的水果:这个水果玉米也好好吃哦。] [每回一说到吃的,你们这些人就接二连三蹦出来。] [天天干饭:不然呢?] [小诸葛:天人似乎有人专门研究各种作物,之前提过的袁先生,专门研究水稻,这位吴女士,则是专门研究西瓜,天人十分尊敬他们,提及皆是尊称。] [说到袁先生,当时提及杂交水稻,不是有人说要研究吗?有成果了吗?] [二丫一口两个饼:如果 ', ' ')(' 能研究出来就好了,咱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有吗?] [怎么没人吱声?] [看样子是没结果了,我就知道,哪有那么容易,天人早些年还饿肚子呢,可见那杂交水稻要研究好些年。] [赛诸葛:在下对农学未有了解,特意请擅农之人,划分田地、粮种予其研究,可惜尚无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