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2 / 2)
对于康熙爷重生一事,最高兴的莫过于弘晖了。为啥呢?理由很简单,弘晖觉得他就可以跟皇位正式说拜拜了,康熙这辈子也是皇子,虽不是嫡长子,但也是个嫡皇子,怕是没有谁比康熙更适合坐皇帝了。
在弘晖最初的打算里,当他刚重生时,得知自己是弘历的嫡长子时便决定了要夺取皇位,否则以他嫡长子的身份换做是任何一个皇子登位,不但他成为新君眼中的忌讳,而且会连累到这辈子的生母,于是弘晖当时便决定躲在永琪这颗靶子下先平安长大,再积聚势力,虽然目标时间很长,但他忍得住,有的是时间和精力;
后来得知有叔伯重生了,就放下了夺位的念头,反正有他们一个个顶梁柱在,他正好可以优哉游哉地过小日子;之后,尤其是进入上书房后,种种课业摆在面前,弘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上辈子不省心的叔伯要把自己推上皇位,再度感受到自己肩上压力山大啊,但弘晖觉得自己未必不能摆脱皇位的束缚。对于皇位权势,弘晖还是看的比较淡,毕竟,那五十多年的做鬼经历,可以看清很多。
所以,弘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他的皇玛法快点长大,最好是长的比他还要大,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不过,弘晖显然是想得太乐观了。他的皇玛法现在也是非常看好这个孙子,暗示了胤祯给弘晖多多增加他该学习的东西。为此,弘晖也曾抗议过,躲避过,但是小胳膊小腿的,拗不过大胳膊大腿的,弘晖决定自己先暂时忍着,总会讨回来的。
可怜的弘晖在夹缝中求生存,错了,求玩,太苦逼了,没有玩的时间了。幸亏,弘皙念着两人的情分,一
', '')('<!--<center>AD4</center>-->直不离不弃地陪着他,(这词,用的怪怪的!)心里才算有点安we_i。当然也不忘给康熙,胤祯等制造点小麻烦什么,把他们弄得有苦说不出,却也没有弄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到是平淡日子里的调剂。
康熙重生后的日子过得是他上辈子从未有过的悠闲,既没有国家大事操劳,又没有不孝子在虎视眈眈他的位子,又没有到了读书的年纪,没事逗弄一下新出炉的曾孙子什么的,再跟弘晖两个人斗斗法,再看看书,散散步,如果没了老大老二那对不孝子的烦心事外,那小日子过得可真是悠闲的不能再悠闲的了。
这几年来,康熙爷又多了三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胤禟和胤祉自那次诊出喜脉后,分别生下一个闺女和小子,两年后,又前后相差一个月纷纷各生下一个儿子。至于胤禛和胤禩,胤禛身体缘故,未曾增加人口,但是两人的感情却是很好。至于胤祯和胤祥,是属于那种压根不敢再要孩子的那种。一则两人的身体的年纪比较大,再要孩子风险比较大,还是留着长相守比较好,反正已经有闺女了,继承人也不用愁;二是两人觉得自己比较背,其他兄弟生出的孩子都是没有记忆的纯婴儿,而他们两个人一生就三个,是件可喜的事,但其中两个还是带记忆的,以此为参照,要是再要孩子,带记忆的可能xi_ng极大,保险起见,还是不要比较好,所以,这一对,一直没有开枝散叶,今后估计也是不会了。
话说,康熙爷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理,接受了儿子们的成双成对的事,但是这不是你想要他们成双成对就会乖乖听你的,就自动听你的指示,尤其是被康熙爷宠坏了的太子爷和固执的胤褆。
对于胤礽和胤褆的不走寻常路,还不是夫妻就干了夫妻之事,早为众兄弟所知,连康熙爷也十分诧异,这行为和胆子实在是太超乎他老头子的想象,但想想,他们两个人会做出这种事也是合理的。既然生米煮成熟饭了,那就办喜事呗,可是不知怎么了,胤褆胤礽两个人吵吵闹闹地在一起好久了,彼此之间的亲密接触也不止一次,就是没有办喜事的迹象。康熙看不下去了,老爷子直接下令,要撮合他们,结果,当事人纷纷不肯,老爷子问他们理由,一个说还要逍遥快活几年,不想被女人拘束着,另一个说爷是一个大男人,不需要负责,太矫情了。气的老爷子,再也不想管他们了。连最大的人都不管了,其他人更不可能去理这事了,于是,康熙爷的最大两个儿子的婚事便一拖再拖。众兄弟也在私下瞎想,是不是等着他们都可以抱孙子了,大哥二哥才会成婚呢?
不知怎么了,在康熙爷抓完周的两个月后,胤褆突然又不告而别,离开京城了,跑去江南了。众兄弟一打听好久的缘由,并派人暗中调查胤褆的行踪,这才得知,胤褆跑到江南为爱心觉罗家开枝散叶去了。
说起康熙的周抓之礼,还是弘晖蹿着胤礽在朝堂想胤祯提出要大办的,让整个宗室和朝中大员参观,三胞在皇家可是独一份,在胤礽的压力,以及看戏的心态下,胤祯点头。可想而知,康熙的抓周之礼上,康熙被一群知情的儿子看着像个小孩子似乎抓周本身有些不舒服,原本以为只要随便抓一下就可以解决了,结果,好事的某人,把八格格也带到抓周礼上,八格格大大捣乱,追着康熙跑,最后居然把胭脂和水粉什么的送给康熙,可想而知,场面有多热闹,康熙有多么憋屈,自己身为长辈不能和晚辈计较。
康熙得到这个消息的,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