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计划发起色雷斯战役(2 / 2)

未来的话,看情况走一步算一步。

他是典型的实利主义者,并不看重协约国军事集团各成员国的意向,也不指望战后的巴黎和会安排。

此一时,彼一时。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可没有等着别人赏好处的习惯,英国人和法国人都不是好鸟,翻脸比翻书还快,还是先拿到实在的好处再说。

等到沙俄结束了内战,并逐渐强大起来,大楚帝国抓在手上的这4个州,就会成为一个极有分量的谈判筹码。

想要吗?

那可以谈呐,但你不可能什么都不付出就拿走,那要付出什么呢?

这就看两国实力的角逐,还有桌子底下的交易了,反正能拖就拖,拖到二战爆发也可以。

实在不行就先给一两个州,剩下的就像萝卜一样吊在前面。

这种极其危险的游戏,也只有能够与沙俄体量相等的大楚帝国够资格下场去玩儿,也是平衡欧洲局势的一块重重筹码。

这4个州的作用,就是在大楚帝国真正在意的克里米亚领土外围,形成足够广阔的缓冲区。

在这个缓冲区内,大楚帝国甚至可以扶持几个白俄势力建立单独的国家,成为大楚帝国的欧洲傀儡。

玩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是国际政治。

你手上筹码拿的越多,坐在牌桌上自然更加淡定,大楚帝国毫不在意的筹码,却是沙俄和欧洲其他大国势力朝思暮想的好东西。

那么就可以牵着他们的鼻子玩,始终占据主导权。

协约国军事集团的软弱,让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萌发了更大的野心,他在认真研究地图之后,决定将原本的计划稍作变更。

那就是将保加利亚东部沿海6个省份一口全部吞下,势力一直发展到摩尔多瓦,行程一片总计达12.25万平方公里的欧洲领土。

这一片广阔区域,相当于1.2倍江苏省的领土,而且都是沿海丰饶之地。

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色雷斯地区的概念,包括色雷斯地区,克尔克拉雷利和苏曼地区(注,保加利亚东部),再加上大摩尔多瓦地区。

保加利亚因此将会成为内陆国,可那又怎么样呢?

作为参与同盟国军事集团的一员,在战后必然会遭到清算,谁又会为这个巴尔干小国家奔走呐喊?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

战败后的奥斯曼帝国都分解了,奥匈帝国也分解了,德国同样割地赔款,那保加利亚王国就一点代价不付出吗?

作为战胜国的一员,大楚帝国拿点好处怎么啦……怎么啦?

如今大楚帝国在欧洲远征军的总规模已经高达165万余人,后续第四批援军总数达到百万规模,基本上是没有多少训练的青壮就准备送往欧洲。

尤其以爱国学生为主,这都是大楚帝国撒向欧洲的种子,送到欧洲就没有准备让他们回来,就留在当地定居,娶妻生子扎根下来好了。

帝国方面耗费巨资将这些年轻的爱国学生送到欧洲,难道还费巨资再接回来不成?

那肯定不能够哇,这些百万规模的第四批增援军队,估计抵达欧洲后,战争也差不多结束了。

正好可以接替大规模就地复员的欧洲远征军官兵,承担军事警戒和其他勤务,保持在欧洲的强大军事存在。

那些在战争中立功受赏的将士们,将会分到欧洲的土地,房屋和女人,这将极大的节省了帝国奖赏的开支,使得新得到的欧洲领土能够进一步的开发。

可谓三全其美,大楚帝国在这方面已经做的溜熟,自不用赘言。

赴欧的260多万华人青壮,那就是260多万个华人家庭,全都结婚生子的话,未来十年就是上千万人口。

再稍微放开些移民政策,不需要大楚帝国多什么行政开支,这些欧洲领地也就稳了,绝对没跑儿。

整个沙俄西部,波兰,乌克兰以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都是战争的重灾区,数千万的人口死于这场空前的大战。

这导致当地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口袋鼓鼓的大楚帝国远征军士兵非常受欢迎,在当地结婚生子也不困难,基本上不需要帝国政府烦心。

4月初

大楚皇帝郑国辉接到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的请求,为了分担西线战场压力,拖住德军往西线不断增援的行动。

协约国最高统帅部请求大楚帝国方面,将已经推迟近5个多月的色雷斯战役提上议事日程,并最迟不迟于4月15日发起全面攻击。

如此一来,就能够拖住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大量兵力。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也没有推脱,既然好处拿足了,该干活儿的时候还要干活儿,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

于是帝国本土的圣旨下达,驻扎在保加利亚的帝国远征军立刻行动起来,将大量的部队向前线集结。

这个动向,立马引起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的高度关注,同步开始调动兵力,向该地区增援。

如今的乌克兰大平原就是个漏勺,德军大部队可以任意的调动,沙俄军队主力已经全部撤出了,回去开始打起了极为惨烈的内战。

为了避开德军的正面,大楚帝国远征军总部从基辅撤到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从这里就近指挥新一轮的色雷斯战役。

双方调兵遣将,浓重的战争阴云笼罩在巴尔干地区,新一轮的血腥激战又将开始。

大楚帝国为了发动此次规模宏大的战役,向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调集了三个集团军,总计58个步兵师,6个炮兵师和4个坦克师以及5个航空联队,共计76万余兵力,正面战场展开达到372公里。

与此同时

在东线战场各处的战斗也全面爆发,德国和奥匈帝国军队试图通过此举,减缓色雷斯地区的压力,支援在战争中已经苦苦支撑的奥斯曼帝国。

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本来成员就少,总计只有4个国家,分别是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的无条件投降,对同盟国军事集团的打击非常大。

反观协约国阵营,几乎包含了欧洲绝大多数国家,还有以大楚帝国为首的28国,再加上美国,北方神州大陆,扶桑,暹罗等国,盟国的总数多达83个,声势极为浩大。

同盟国军事集团只有大猫小猫两三个,若是奥斯曼帝国也投降了,这仗可就没法打下去了。

所以无论如何,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使尽浑身的解数都要解救奥斯曼帝国,使得战争能够延续下去。

谁都清楚,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不能输,输了就输掉一切,甚至输掉了未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