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节(1 / 2)
('<!--<center>AD4</center>-->很多事情还是卫靖泽这些年轻人在想办法跑腿儿之类的,老人家们只需要听他们说事情是什么样的,进展到哪一步了。
申请办学校,不仅需要教育部的批准,还需要跟国土局打交道,因为你需要土地建学校,要跟工商部门取得营业执照,因为你是私立的学校,还要跟卫生局等部门打交道,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拖了老人们的福的是,至少办手续都很顺利,审核之后,没有问题的,都会很快取得资格证明,也比别人省时省力了许多。
在政府各部门批准了办学资格之后,办学校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还修建学校,要设置各项职能部门要选择适合的人来出任各个职位,还要招聘老师等,潘秋阳火急火燎得希望学校能够在明年下半年开学,因为那个时候,他的闺女已经是六岁了,确实是等不起了,这时间已经是十分紧张了。
在忙活这些事儿的时候,卫靖泽还要忙家里收割晚稻的事情。十月底十一月初,正是水稻成熟的时节。
第237章租水田
说到水稻,卫靖泽还有另一件烦心事。叉水村的水稻产量受到水田面积的限制,产量已经无法再提高了,卫靖泽的异能倒是能帮上一些忙,可是卫靖泽也不能做的很明显,村里有积年的老农,他们每年最关心的就是稻子的产量,又什么异常他们一下子就能发现了。
与此相对的是,大家对水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除了食府和饭店都会提前订上几万斤的稻子,帝都的人也会每次都提前订水稻,如果订不到,就会打电话,电话还不行,就会亲自上门来。
对于卫靖泽来说,卖给谁都是一样的,可是江延宗不同,有些人身份够贵重,不能不给面子,有些人虽然身份上没什么可以忌惮的,可是在江延宗最落魄的时候,人家或多或少帮过忙,江延宗不想做忘恩负义的人,卫靖泽更不想,所以每次都只能够均摊,尽量平衡各方面的关系。
卫靖泽开着收割机给自家收稻子,就有人路过的时候跟卫靖泽聊天:“今年谷子还不错了,看上去都是沉甸甸的。”
卫靖泽擦了擦汗,说:“还不错,没受什么缺水的影响,你们家呢”
“我们家也还行吧,比去年好一点点。”对方乐呵呵的说,谷子收的多一点,就能多赚点钱,村里每年卖谷子两次,都是收入的大头。
卫靖泽说:“那就好,唉,外头都催着要米,眼看着今年又要不够了。”
“这没法子,咱们村子也是尽力了不是”一亩田能生产多少水稻,这是大家心里都有数的,如果要水稻产量再来一次突破,那得再来一次袁隆平教授那样的变革,不然就很难实现了。
因为对方说的对,所以卫靖泽心里苦,他今年又要被那些人穷追猛打了。
秋收期间,大家最关心的都是大家的收成,收成关系到钱啊,今年夏天很热,水也比往年少了一点,但是叉水村因为有前面的那条大河,倒是没有受很大的影响。
老汉也问起卫靖泽感觉如何,今年丰收,卫靖泽却没有很开心的感觉,说:“恐怕今年还是不够的。”
老汉也叹了口气,“以前是谷子卖不出去,大家都不愿意种,所以很多人都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够自家人吃就行了,现在能赚钱了,却数量跟不上了。别的村都羡慕咱们村呢,能卖上那么好的价钱,他们就种不出这么好的米,想卖没处卖,还是一年只种一次。”老汉说。
卫靖泽总觉得应该有什么办法的,只是他还是有点踌躇。
过了几天,又听说了一个事儿,这个事儿倒是让卫靖泽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