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1 / 2)

('<!--<center>AD4</center>-->生在这海市就化作了一尾鱼,滑不溜丢的,根本捉不住。只好放人他到处跑,自己抱着孩子跟在后面。

孙小先生到了海市便如鱼得水了,这看看那瞧瞧的,看着蓝险峰跟不上自己了,便回头再去拉他,很快又不见踪影,又回头找人,如此反复,两人终于将这海市逛了个遍。

好容易出了海市,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孙小先生不好意思的拉拉散落在耳畔的发丝,刚才只顾着挑剔人家的鱼啊虾啊的不够肥,不够新鲜什么的,心心念念要选最好的给几人尤其是蓝险峰做顿好吃的,没想到最后自己成了那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熊瞎子了,真是够丢人的了。

蓝险峰看着懊恼不堪的孙韶霜,虽面上不显,但尖尖的耳朵却变得通红,出卖了主人此刻的心情,才觉得这孙小先生像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人。平时孙小先生总是一副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看的很透的模样,又因为作着先生,总是要表现的成熟些才能压住那帮小泼皮猴子们的,便常常使人忽略了他的实际年龄也并不很大这个事实。

今日的发现使得蓝险峰在心里悄悄的将孙韶霜看成了一个孩子,想他小小年纪便自己讨生活,又不得不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便觉得有些心疼,在心里也更近了几分。这个结果于孙小先生来说,也不知是好是坏。

孙韶霜低着头又拉着蓝险峰回了集里,在他看过较好的几家买了鱿鱼、鲜贝,大虾,本想买些螃蟹的,但这时候螃蟹都瘪瘪瞎瞎的,没有二两肉,还是秋天的螃蟹好,滋肥肉润的。见有虾米卖,也买了些,这东西不能做海鲜吃,一般都是用来调味的,萝卜馅儿蒸饺,放些虾米正好。

本想买几条鱼的,但家里已经有房木匠抓的河鱼了,虽肥美不如海鱼,也多了些土腥气,但是做水煮鱼还是没问题的。倒是这海鱼即使拿木桶装回家,也不如河鱼养得起来,因此便忍痛割爱了。

闲逛一阵,又叫孙小先生发现一种海鱼,这种鱼渔民大多不会特意去捕,虽然个头大,全身只一根鱼骨,但是味道实在不美,少有人买。一般都是渔民捕鱼时无意中捕获的,捕到后仍扔回海里。有的无意间被夹带进其他鱼里,也是碰见买鱼都的,就附赠了,这鱼做好吃起来味同嚼蜡,人称蜡鱼,多用来喂鸭子了。

不过对于孙韶霜来说,这蜡鱼就是个宝贝了。他提出要买时,老板直接将剩下的十多尾全数奉送,他正愁没处处理呢。见他们没拿什么装鱼的家伙事儿,便拿了草绳穿起来给他们。不过这数量多了些,在集上不能叫唯一下地走,孙小先生一看就是个干不了重活的身子骨,老板还热心的唤来伙计帮他们提鱼送过去。

正文第十七章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有事出门,所以万能的草稿箱咯~~

第十七章

孙韶霜两人自是很感激的,蓝险峰一直生活在内西北、江南一带,对海货并不熟悉,对于老板有是送鱼又是帮忙提鱼的举动很是不解。但孙小先生倒是明白的,只是好奇这老板怎么会弄来这么多蜡鱼,便顺口问了句。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老板是个善心的,也不怪乎对他们这一般的客人也如此好心。这老板也是他们西平人,本不是个卖鱼的,而是在隔壁街开着个食味居。这饭庄主要经营的便是海鲜。

这老板一直从东越一个临海小村上货,前几日这村子男人出海,竟遇见了风暴,死的死伤的伤,剩下一帮老弱孤寡。这村子也是个守信的,怕耽误他店里的海鲜供给,便由老渔夫出海,昨晚傍晚回船捕了鱼,今早天蒙蒙亮便送了过来。他一见送来的鱼,竟掺杂了半数蜡鱼。

那送鱼来的,是那村子的村长,他也是急急忙忙的过来,等着这鱼钱买药的。以往打捞也没这么多蜡鱼的,许是近些年捕到的蜡鱼又都扔回了海里,导致数量巨大,往往一捞下去,有半数都是蜡鱼的。老渔民们并不了解这个情况,回来的又晚,早上送来的又早,就没注意。

现在一见

', '')('<!--<center>AD4</center>-->如此,老村长当即提出这次是他们的失误,这鱼不算钱了,只是希望老板能看在过去的情面上借些银钱,让他能买药回去。这都是老主顾,老板也不要他白送,连蜡鱼在内,都按斤算了银钱,又帮忙联系买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