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 / 2)
蓝险峰虽然说的笼统了些,但村长和衙官也没多问。大概就是大户人家那些龌龊事情,咱们这普通人家是惹不起的。他们也未问蓝险峰的来历,虽知他是‘上面’安排下来的人,但是他却跑到这偏远的丰辽县,又留在了农村,猜想这人可能就是个如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估计是与‘上面’哪个营将有点交情罢了。
', '')('<!--<center>AD4</center>-->其实他们倒是猜的不错,只是蓝险峰却是与哪个将军有些交情罢了。而且蓝险峰变卖家中财产,又辞去原本的官职后,本就是个普通人罢了。蓝险峰倒是很感激两人对自己的关心,以及没有深入的追问他的身世,否则京中出了三代将军的蓝家还真不好隐瞒。
他二人知道小娃娃的身世后,又是一阵唏嘘。酒足饭饱过后,蓝险峰提出要跟随衙官回县城的打算。又将自己缺少的东西说了说,问过村长的意见,村长又提了些他需要买的工具和菜籽,两大人一小娃娃便又村长家的二儿子于寿赶着牛车送回了县上。
村长让于寿第二天帮蓝险峰拿过行李买过东西之后再回来,于寿便将衙官送回家,又将蓝险峰送至他住的客栈后去了于家大哥,在县里做活的于富店里睡觉。
蓝险峰带着已经睡着的唯一回了客栈后便与客栈老板结算了这几日的房钱,说好第二天中午之前退房。蓝险峰将宝宝放在床上后便开始收拾两人从南方带过来的衣服等物。
正文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二天一大早,于家小二便赶了牛车过来,车上装着于家老大叫捎回家的东西。于寿帮着蓝险峰将东西装上牛车后,两人一起去见了衙官。衙官又是一番嘱咐后,于寿便赶着马车带蓝险峰去集上买东西。
木匠村中就有,手艺也是没的说的,价钱也很合理。衣服也不需要买现成的,村里有巧妇量身定做衣服,只需要买布料回去即可。被褥等物,昨日也麻烦了于家大媳妇帮忙去订做,还特意嘱咐后被要加厚的。因为是南方那边过来的,所以比别个更加怕冷,而且家里还有小孩,要多放些棉花,价钱方面不成问题的。
于寿带蓝险峰二人去了于家大哥做掌柜的米行买米。于家老大热络的帮忙张罗,称了大米、高粱、玉米碴子各五十斤,又称了白面、玉米面各五十斤。因为买的较多,于家大哥做主算的便宜了一些。
买完米后,告别了于家老大,于寿又带着蓝险峰去油店称油,他自家也用大豆和玉米换了些油。于寿说这家店的老板过去也是和他家爹爹一起打过仗的,后来做了这油店的上门女婿,老老板死后,他便做了这老板了。因此村里人家都来他这里换油买油的,价格公道,分量又足。介绍了老板与蓝险峰认识后,老板便叫蓝险峰以后到他家来称油,绝对童叟无欺。
油店老板也是个爽快人,有着当兵人特有的英气。蓝险峰见他家还捎带卖一些个厨房作料,便叫老板每样都来点。老板知道他家什么都没有后,便每样包了够蓝险峰用两个月的作料,又算便宜了些,说好下次还过来买,便告辞而去了。
布行也是村里人常去的店,扯了足够两人做衣服的料子后,蓝险峰见他家还卖鞋,便按两人的尺码各买了一双春秋穿的鞋,又个买了两双夏季穿的布鞋。冬季还有很久才到,听说那时候可以买到兽皮靴,保暖得很,这个到了冬季再做打算。
蓝险峰去买碗筷时,于寿提醒他要买些瓦罐装厨房作料和腌制菜和咸肉,于是他便又提了一堆瓦罐。看见有卖大缸的,想起家里也需要水缸,便也买了个。又想起没法从井里提水,便又满市场寻找能用来提水的木桶,后来还是于寿说村里木匠家有用边角碎料做的木桶,叫他去订做柜子时直接要一个便好,这才作罢。后来又买了一捆绳子,用来做晾衣绳和提水的工具。
于寿又带着他去了铁匠处订做铁器,蓝险
', '')